正文

拖拉者區(qū)別于高效者的五種自我陳述(1)

戰(zhàn)勝拖拉 作者:【美】尼爾·菲奧里


不是來自律令、意志力或別人的壓力,在幫助人們去堅持一次有挑戰(zhàn)性的行動。相反,是從多種選擇中進行選擇、是對一個使命的傾心奉獻以及主動承擔決策后果的意愿,讓人們的意志堅不可摧,勇往直前。

———尼爾·A.菲奧里

……

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對自己及培訓與理療客戶們拖拉問題的考查,我找到了五種導致拖拉的消極態(tài)度的自我陳述,它們讓拖拉者區(qū)別于高效者。并不是每一種征兆都契合于你的拖拉模式,但找出下列五種之中你所運用的消極陳述,將會幫助你用我前面闡述過的積極挑戰(zhàn)方式去替代它。

  

第一種:“我不得不做”的消極想法

整天重復“我不得不做”(意思是說“我不得不去做,但我不想做”)這樣的話,會給你一種猶豫感和受害感(“我不得不做,但如果我有權力的話,我就不會去做了”),會讓拖拉行為變得合理化。只要認清了這樣的自我陳述及其背后的受害態(tài)度,你就會希望馬上用一種選擇性的陳述和一種自我增強能力的態(tài)度去挑戰(zhàn)它。

用“我選擇做”取代“我不得不做”

高效者式的語言、態(tài)度和行為,可以通過特定的練習來獲得。例如,如果你是坐在桌子邊尋找沒有回復的郵件和一張未回電話的清單,你可能會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的雙肩以一種壓抑而疲憊的方式,下垂并前傾。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意味著即使你沒有聽到自己說“不得不做”,你也已經(jīng)有了受害感,而不是感到有責任。在意識到這一點的那一刻,馬上選擇工作,或者是選擇承擔自己推遲的責任。運用對消極想法或態(tài)度的認識,反過來讓自己擁有高效者的選擇式、力量式的態(tài)度。

第二種:“我必須完成”的消極想法

告訴自己“我必須完成”,讓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某個時刻出現(xiàn)的情景當中去,卻從不告訴自己應該從哪里開始著手。“完成”是一個看不清的遙遠之地,從你現(xiàn)在可能的技能、自信和觀察來看,還有一段長長的距離。這樣的專注會讓任務變得更加的無從下手,甚至是不可能完成。它需要用一種從現(xiàn)在開始的堅定決心來進行挑戰(zhàn)和取代。

用“我什么時候開始”取代“我必須完成”

“我什么時候開始?”是高效者的一條警句。它始終表現(xiàn)出對任務完成情況的焦慮和對現(xiàn)在能處理事務的明確專注。這句話起著一個反饋器的作用,它能把任何搖擺不定的注意力推回到項目的起始之處。而當你不能從現(xiàn)在開始的時候,“我下一次能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問法,能讓你準備好向可見的未來徑直而輕松地出發(fā),讓你清楚地看到,你將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以什么事情作為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