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通也非常明白,在許多方面,他要依靠項梁,只好假裝對他尊重。內(nèi)心里,他更想控制住項梁,讓這個氣質(zhì)非凡的人物為自己所支配,但項梁似乎是那種很難被別人控制的人。
陳勝、吳廣起義后,會稽郡也受到了影響。在天下大亂的形勢下,殷通深知只要有人響應叛變,第一個遭殃的便是自己,因此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倘若自己能主動響應叛軍,可能反而會得到反秦情緒強烈的會稽人民的支持,然后他再割地自立。
想起義需要有聲望的人配合才行,眼下最合適的人選,莫過于項梁了,但項梁聲望太高,稍不注意,反而會被他取代,因此最好有另外一個人可以牽制他的力量。殷通想到了另一個楚部落地方領袖桓楚,桓楚勇猛而少心機,眼下正犯罪逃亡在外,如果由自己赦免他,桓楚一定會感激不盡,對自己赤膽忠心。
為了找到桓楚,就得求助于項梁。項梁此時早已猜透了殷通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但見了殷通后,為了不讓殷通對他有任何懷疑,項梁表面上仍是一副謙恭忠誠的模樣。想不到心急如火的殷通,單刀直入地表明自己有意反叛的想法,然后他又說出讓項梁尋找桓楚的想法。
項梁對殷通說:“桓楚現(xiàn)在逃亡在外,他到底躲在什么地方,唯獨我的侄兒項羽知道,我馬上去把項羽找來,由您直接命令他去找桓楚吧!”
殷通見項梁答應幫他尋找桓楚,就讓項梁去叫項羽了。項梁迅速跑到外面,找到正在門口等待的項羽,他低聲和項羽交代了幾句,兩人便又很快進入府邸內(nèi)。
項羽微笑著跟隨在叔父后面,殷通見他們叔侄進來,也隨即起身以笑臉相迎。誰知,項梁卻臉色一變,大聲怒斥道:“羽兒,你立功的時候到了!”
殷通還沒有反應過來,項羽已沖到了他的面前,拔出寶劍結(jié)束了殷通的性命。
項梁割下殷通的首級,拿下他身上的郡守印綬,和項羽走向門外。守衛(wèi)隊見此情景,不由得大驚失色,郡守府大門口剎那間陷入混亂狀態(tài)。項羽揮劍斬殺10余人,才控制住了局面。
會稽郡官吏大多是楚人,原本就和項梁關系密切,見此情景都表示支持項氏叔侄。項梁也正式公布殷通的野心和罪行,并宣布即日起會稽郡恢復獨立,由楚人自治,以協(xié)助陳勝等在江北地區(qū)的起義行動。
郡府官員立刻糾集人馬,由各縣城募得士兵8000余人,并在吳中長老及子弟中選擇較能干者,分別封為校尉、司馬等官吏,不久,項梁便將會稽郡的軍政體系完全納入了自己的掌握中。項梁自任為會稽郡守,并以項羽為偏將,負責訓練8000子弟兵,一旦時機成熟,便發(fā)兵過江。
位于江南的會稽郡,離秦王朝的首都咸陽十分遙遠,對于項梁、項羽的起義軍勢力,秦王朝鞭長莫及。項氏一時還成不了大氣候,而秦王朝最大的敵人是陳勝。剿滅了陳勝,再去攻打會稽,也不會太遲。
項梁、項羽的勢力很快就壯大起來了。起義后,項梁便控制住了整個會稽郡。項梁是個很有謀略的人,他對陳勝定都為張楚,并自封為張楚王的做法很不滿,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因此,項梁并不急著稱王,而是以秦國官吏郡守的稱呼來行使他的統(tǒng)治權(quán)。
當秦都咸陽方面對自己并未在意時,項梁才開始讓項羽南下。項羽南下的主要任務,是去收編散落在江南地區(qū)的小股起義軍。項羽走后,項梁仍坐鎮(zhèn)會稽郡的吳中,密切地關注著江北形勢的變化。
此時,作為魚米之鄉(xiāng)的江南,還沒有被戰(zhàn)火波及,糧食資源十分充足。項羽南下之后,憑著這些優(yōu)厚的物力資源,很快就將那些散落的小股起義軍吸引來了,這使項梁的兵力增加了不少,項梁的名氣也由此大增,不少有識之士都開始主動地投奔他。
閱讀啟示
項氏叔侄在陳勝起義的影響下,毅然與秦國對抗。名將后代這張王牌,便是他們起義的資本。他們之所以能很快發(fā)展壯大,一靠謀略,二靠實力,是造勢的英雄。對此,劉邦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