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羌笛何須怨楊柳 概述

深度行走 作者:陳傳意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這首《 涼州詞 》,引導我們穿越絲綢之路,通往西域最后一個咽喉重鎮(zhèn),敦煌。這里南枕昆侖,北接戈壁,東衢隴石,黨河纏繞,月牙藏泉,前陽關后玉門,控伊西而通漠北。那胡楊蒼勁,紅柳搖曳,不知撫平多少代人的辛勞與酸楚。

遠眺巍巍祁連,終年積雪,層層疊疊,白白亮亮,直入天際。祁連雪水,如同母親乳汁,哺育懷中的河西走廊。極目天涯,長城蜿蜒,陽關凄冷,烽燧寂寥。頓時,我們仿佛聽到玉門悠悠駝鈴,熙攘足音。放眼四野,抬頭仰望,從未見過這樣圓滿的天,沒有一絲一毫被蠶食,無垠的天際將大地蓋了個結結實實。如此天地,才叫天地。一旦失去,誰都傷心欲絕。當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馳出隴西,連破匈奴5個王國。后攻祁連腳下匈奴,殲滅3萬,一統(tǒng)河西走廊,匈奴發(fā)出群體悲音:“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敦煌,是橫跨歐亞大陸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起始,也是西域商賈進入中原的最后關隘。這里誕生了讓世界任何民族都望塵莫及,讓人類為之驚嘆的偉大文明——敦煌莫高窟。季羨林先生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

河西走廊并非歷代邊塞詩所描寫的荒涼之地,愧對中華文明,相反,這里也是中華民族的親切故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