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迷惘的一代”

流動的圣節(jié) 作者:(美)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


“迷惘的一代”

不久我就習慣了在下午三四點鐘路過弗勒呂斯路27號時進去暖暖身子,看看名畫,隨便聊聊天。斯泰因小姐常常閉門謝客,但見了面她還是很熱情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態(tài)度還非常親切。每次我外出報道各種政治性會議或者為加拿大的哪家報紙和通訊社去近東、德國采訪,回來后她總要我把有趣的逸聞瑣事講給她聽。故事里少不了有逗人發(fā)笑的地方,她就喜歡這些,還愛聽德國人所謂“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話”。她想知道的是當今世界快樂的一面,至于那真實的、丑惡的一面,她是向來不愛聽的。

那時我還年輕,沒有什么憂愁,再倒霉的時候也覺得有好多事情既古怪又好笑,斯泰因小姐就愛讓我講這些事。除了這些,別的我就不提了,而是自己動筆寫下來。

有時我沒有外出旅行,而是工作之余到弗勒呂斯路轉(zhuǎn)轉(zhuǎn),我就盡量讓斯泰因小姐談談她對書籍的看法。我寫作的時候,每次擱筆休息時都必須看看書,如果老是考慮自己的創(chuàng)作,就會失去筆下作品的線索,第二天反而寫不下去了。你必須活動活動,使身體感到疲倦;和你所愛的人睡一覺也很有益處,可以說比什么都強。不過,完事以后,體內(nèi)空虛了,你就得讀點書,以免在繼續(xù)寫作之前為手頭的工作費神思索或者焦慮不安。創(chuàng)作的靈感就像一口井,我已經(jīng)學會了始終不把井水舀干,而是在井的深處還有存水的時候就停住,讓夜里淙淙流入的泉水把井重新灌滿。

為了在擱筆休息后不去考慮寫作,我有時閱讀一些當時活躍于文壇上的作家的作品,像奧爾德斯·赫胥黎、D.H.勞倫斯等等,或者看看從西爾維婭·比奇的圖書館或河邊書攤借來、買來的隨便什么書籍。

“赫胥黎的文筆死氣沉沉,”斯泰因小姐說,“你為什么要讀死人的書呢?你難道看不出他已經(jīng)毫無生氣了嗎?”

當時我確實還沒有看出他的文筆死氣沉沉。我說我覺得他的書很有意思,讀他的書我就能避免思考自己的寫作。

“你應該只看真正的好作品,要不就只看絕對的壞作品?!?/p>

“去年和今年兩個冬天我都在看真正的好書,明年冬天我還要看。我不喜歡絕對的壞書。”

“你為什么要讀這本無聊的書呢?海明威,這里面全是夸夸其談的廢話。作者是行尸走肉?!?/p>

“我很想看看他們寫些什么,”我說,“而且這樣能使我的思路轉(zhuǎn)移開去?!?/p>

“你還讀誰的書?”

“D.H.勞倫斯,”我答道,“他寫了幾篇相當精彩的短篇小說,其中有一篇叫《普魯士軍官》?!?/p>

“我讀過他的小說,可是讀不下去。他的東西簡直沒法看,凄凄慘慘的,荒謬透頂。他是在無病呻吟?!?/p>

“我喜歡他的《兒子與情人》和《白孔雀》,”我說,“也許后者差一些?!稇賽壑械呐恕肺易x不下去。”

“你要是不想看低劣的作品,而想看引人入勝、文筆超俗的作品,那就應當讀讀瑪麗·貝洛克·朗茲的小說?!?/p>

我從未聽說過她,于是斯泰因小姐把描寫好人雅克的《房客》這部精彩的小說借給了我,還借我一本講巴黎郊外某地發(fā)生的謀殺案的書,那地方大概就是昂甘溫泉。這兩本都是極好的消遣小說,書中人物真實可信,情節(jié)和虛構的恐怖也毫無虛假的感覺。工作之余看看這類書是很合適的,所以我把能借到的朗茲夫人的作品都看了一遍??墒撬臅湍敲匆恍?,都沒有前兩本那么出色。后來,到西默農(nóng)的第一批好作品問世后,我才又找到這樣的好書來消磨白天或者晚上的余暇。

我想,說不定斯泰因小姐也會喜歡西默農(nóng)的優(yōu)秀作品的。但我不敢肯定,因為我認識斯泰因小姐的時候,她雖然愛說法語,倒不怎么愿意看法文書。我讀過的第一本西默農(nóng)的作品不是《一號水閘》就是《渠邊人家》。這兩本書是珍妮特·弗蘭納給我的。她很喜歡讀法文作品,當西默農(nóng)還是個采訪罪案的記者時,她就開始讀他寫的東西了。

我記得在我和格特魯?shù)隆に固┮蚪徽x甚厚的三四年里,她提起那些沒有為她的作品捧場、沒有為她的事業(yè)出力的作家時,總是沒有一句好話。唯一例外的是羅納德·弗班克,后來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我和她初次見面時,她談到了舍伍德·安德森,但沒有把他當作作家,而是把他當作男子,神采飛揚地談他那意大利式的大眼睛里英俊而熱情的風采,談他待人和藹和風度翩翩。我不在乎他那雙意大利式的大眼睛是否英俊、熱情,但非常喜歡他的幾篇短篇小說。那幾篇作品文筆樸實,有些地方寫得非常漂亮。他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對他們有深厚的感情。斯泰因小姐不愿意談他的作品,卻總是談他的人品和外貌。

“他的小說怎么樣?”我問她。但她不想讀安德森的作品,更不愿談論喬伊斯的作品。你只要提上兩次喬伊斯,她就不會再請你上門了。這就像在一位將軍面前稱贊另一位將軍一樣,犯了一次這樣的錯誤,下次就不該再犯了。當然,你什么時候都可以對一位將軍提起他的手下敗將,這時你的將軍便會大大褒獎一通他的那位手下敗將,然后得意揚揚地詳談他取勝的經(jīng)過。

安德森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出色,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這個話題上才總是話不投機。要讓我對斯泰因小姐說安德森的小說莫名其妙地糟糕也可以,但這么說并不見得好,因為這就等于在貶低她的一位最忠實的支持者了。后來,他寫了一本糟糕至極的小說《黯淡的笑》,我覺得他寫得實在太愚蠢、太做作了,便忍不住模仿他的筆法寫了一部小說來加以譏刺。這使斯泰因小姐大為惱怒——我正好攻擊了她陣營中的一員。不過,在這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她并沒有生過氣。而到了安德森作家地位一落千丈以后,她自己也開始大肆吹捧他了。

詹姆斯·喬伊斯

James Joyce

1882—1941

愛爾蘭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喬伊斯一生顛沛流離,1920年起定居巴黎,他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就是在巴黎生活期間完稿并出版的。在他經(jīng)常光顧的莎士比亞書店里,許多寄居巴黎、當時還很年輕的作家都與他成為了朋友,其中包括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人。

她也生埃茲拉·龐德的氣,原因是他一進她家就在一張又小又不穩(wěn)(肯定還很不舒服,說不定是故意給他坐的)的椅子上坐下了,坐得太猛,結果把椅子壓裂了,可能還壓散了架。至于他是個有名的詩人,為人和藹可親,行事慷慨大方,本來應該讓他坐在一張大一些的椅子上的,這一點主人卻根本沒考慮到。而她那些圓滑而惡毒的討厭埃茲拉的理由是好幾年以后才編造出來的。

斯泰因小姐提到“迷惘的一代”是在我們從加拿大回來后,住在香圣母院路的時候。那時我和她關系還很好。她那輛福特T型舊車的點火裝置出了毛病,在修理鋪時,一個曾在大戰(zhàn)最后一年服役的小伙子不知是技術不熟練,還是沒有撂下別的汽車來先修斯泰因小姐的福特車,總之他干活很不認真。在斯泰因小姐告狀之后,修理鋪老板把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通。老板對他說:“你們?nèi)紝儆凇糟囊淮??!?/p>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

美國作家。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一個貧寒家庭,早年經(jīng)商,后棄商從文。1919年發(fā)表《小城畸人》后一舉成名。這部作品一改當時美國小說的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安德森是美國現(xiàn)代小說的先驅(qū)。

1921年,海明威在芝加哥認識了安德森。安德森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給過海明威許多好建議,海明威夫婦前往巴黎時,他還為這對年輕夫婦提供了不少生活上的幫助。

《春潮》封面

《春潮》創(chuàng)作于1925年。海明威之所以寫這部小說,是因為讀了舍伍德·安德森的《黯淡的笑》,覺得寫得很糟糕,加上當時評論界常有批評者說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是受到安德森的影響,令海明威不快,于是寫了《春潮》這部他自稱為“戲仿”(parody)的小說來嘲笑《黯淡的笑》。1926年5月,美國斯克里布納公司出版了《春潮》。后來,海明威與安德森在巴黎見過面,并未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但二人的友誼也沒有再繼續(xù)下去。

“你們就是這一類人。你們?nèi)紝儆谶@一類,”斯泰因小姐說,“你們這些在戰(zhàn)爭中當過兵的年輕人都是一樣。你們是迷惘的一代?!?/p>

“是嗎?”我說。

“就是,”她堅持道,“你們蔑視一切,喝酒喝到醉死方休……”

“那個年輕修理工喝醉了嗎?”我問道。

“當然沒醉?!?/p>

“你看見我喝醉過酒沒有?”

“沒有??赡愕呐笥讯际切┚乒??!?/p>

“我喝醉過,”我說,“不過我喝醉時從不上這里來?!?/p>

“當然沒有。我沒這么說你?!?/p>

“那個小伙子的老板大概沒到上午十一點就喝醉了吧,”我說,“要不他怎么想出那么漂亮的詞語來呢。”

“別跟我爭辯,海明威,”斯泰因小姐說,“爭也沒好處。你們?nèi)际敲糟囊淮蘩礓伬习逭f得一點不錯?!?/p>

后來我寫我第一部小說 時就從《圣經(jīng)·傳道書》里引了一句話來和斯泰因小姐從修理鋪老板那里聽來的話做對比。但是,那天晚上我步行回家時,不禁想起了汽車修理鋪的那個小伙子,在那些汽車改成救護車的時候,不知他是否也被拉去開過車。我還記得裝滿傷員的汽車在山區(qū)公路向下開的時候,他們?nèi)绾嗡浪啦茸x車,剎車片磨壞了就掛上倒擋。殿后的幾輛車只好空載過山,換幾輛帶有金屬板剎車和優(yōu)質(zhì)手動變速器的大型菲亞特車來。我想到了斯泰因小姐和舍伍德·安德森,想到了與嚴格律己相對的自私態(tài)度和精神上的懶惰,究竟誰在說誰是“迷惘的一代”?我沿著山坡走向丁香園,陽光照在我的老朋友,那座內(nèi)伊元帥的雕像上,他的軍刀刺向前方,樹木在銅像上投下陰影,他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身后空無一人。他在滑鐵盧敗得多慘??!這時,我想到:每一代人都曾由于某種原因而感到迷惘,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我在丁香園停住了腳步,想在這里和那座雕像做個伴,喝上一杯冰啤酒,然后再回鋸木廠樓上的家里去。然而,端著啤酒坐在那里,眼望著雕像,我不禁想起了從莫斯科撤退時,拿破侖和科蘭古乘坐馬車疾馳而去,留下后衛(wèi)部隊由內(nèi)伊親自率領且戰(zhàn)且退,苦戰(zhàn)了多少日子??;我想起斯泰因小

姐是個多么熱情、親切的朋友,想起她在談到阿波利奈爾時充滿激情的話語,阿波利奈爾死的那一天正是1918年簽署停戰(zhàn)協(xié)定的日子,群眾高喊“打倒威廉”,而昏迷中的阿波利奈爾還以為他們在喊打倒他呢。我想,我要盡量幫助她,盡我的能力來使她所做的出色工作得到應有的承認。請上帝和麥克·內(nèi)伊以神力相助吧。至于她那些“迷惘的一代”的胡謅和所有信手拈來的骯臟標簽,全給我見鬼去吧。我回到家,走進院子,上了樓,看見妻子、兒子和他的小貓F.帕斯都帶著愉快的神情,看見壁爐里熊熊的火焰,我便對妻子說:“你知道,不管怎么說,格特魯?shù)氯诉€是很不錯的?!?/p>

“當然啦,塔迪?!?/p>

“可她有時候也確實胡說八道?!?/p>

“我從來沒聽過她講話,”我妻子說,“我是夫人,和我聊天的是她的同伴?!?/p>

吉堯姆·阿波利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1918

法國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文藝評論家,超現(xiàn)實主義文藝運動的先驅(qū)之一。曾經(jīng)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身負重傷,以致過早地離開了人世。著有詩集《醇酒集》《圖畫詩》,小說集《異端派首領與公司》《被殺害的詩人》等。

  1. 西爾維婭·比奇(1887—1962),莎士比亞書店的創(chuàng)立者?!幷咦?/li>
  2. 瑪麗·貝洛克·朗茲(1868—1947),英國小說家,以寫兇殺秘密小說著名。
  3. 喬治·西默農(nóng)(1903—1989),比利時法語小說家,寫過大量犯罪心理小說和偵探小說。
  4. 即《春潮》(The Torrents ofSpring)。——原注
  5. 埃茲拉·龐德(1885—1972),美國詩人,見后文詳注。
  6. 指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本書最后幾章對此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亦有介紹?!幷咦?/li>
  7. 米歇爾·內(nèi)伊(1769—1815),法國元帥,拿破侖麾下勇將。
  8. 吉堯姆·阿波利奈爾(1880—1918),法國詩人。
  9. 群眾要打倒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一名在法語中的讀音和“吉堯姆”一樣,故有此誤解。
  10. 麥克·內(nèi)伊即米歇爾·內(nèi)伊,麥克為米歇爾的昵稱。——編者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