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軾詩文選譯(修訂版) 作者:曾棗莊 等譯注


詠怪石

蘇軾一生酷好奇石,寫有不少吟石詩文,如彈子渦石、齊安江石、仇池石、壺中九華石、沈香石、醉道士石、雪花石等。這首《詠怪石》,只不過是蘇軾大量吟石詩中最早的一首[1]。詩分三層,前十二句為第一層,他覺得他家疏竹軒前的怪石為多余之物,沒有用處;中間二十八句為第二層,寫怪石向蘇軾托夢,為自己辯解,實際是蘇軾借怪石之口,熱烈歌頌怪石的高貴品質(zhì);最后四句為第三層,寫蘇軾聽了怪石的自辯,覺得怪石不但不丑,而且它的“節(jié)概”高不可攀,故書于席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明明是蘇軾景仰怪石“節(jié)概”,但他偏偏先說自己瞧不起怪石,然后再寫怪石托夢自辯,自己聞言折服,這樣就曲折多波,比直接歌頌怪石“節(jié)概”更富有戲劇性和吸引力。全詩縱論古今,富于幻想,表明蘇軾從青年時代起,他的詩就具有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精神。

家有粗險石,植之疏竹軒[2]。人皆喜尋玩,我獨思棄捐。以其無所用,曉夕空嶄然[3]。砧礎(chǔ)則甲斫[4],砥硯乃枯頑[5]。于繳不可碆[6],以碑不可鐫[7]。凡此六用無一取,令人爭免長物觀[8]?誰知茲石本靈怪,忽從夢中來我前。初來若奇鬼,肩股何孱顏[9]!漸聞硿[10],久乃辨其言。云“我石之精,憤子辱我欲一宣[11]。天地之生我,族類廣且蕃[12]。子向所稱用者六,星羅棋布盈溪山。傷殘破碎為世役,雖有小用烏足賢!如我之徒亦甚寡,往往掛名經(jīng)史間。居海岱者充禹貢,雅與鉛松相差肩[13]。處魏榆者白晝語,意欲警懼驕君悛[14]。或在驪山拒強秦,萬牛汗喘力莫牽[15]?;驈膿P州感盧老,代我問答多雄篇[16]。子今我得豈無益?震霆凜霜我不遷。雕不加文磨不瑩,子盍節(jié)概如我堅[17]?以是贈子豈不偉,何必責我區(qū)區(qū)焉[18]!”吾聞石言愧且謝[19],丑狀欻去不可攀[20]。駭然覺坐想其語[21],勉書此詩席之端。

【翻譯】

我家有一塊粗糙的怪石,

它被立在疏竹軒的前面。

人人都喜歡玩賞它,

我偏偏想把它扔得老遠。

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

枉自棱角突兀,天天從早到晚。

做搗衣石或石礅吧,會完全斷裂,

做磨刀石或硯臺吧,又那么粗劣不堪。

系在箭繩上,它又不能做箭頭,

用來作碑石,它又經(jīng)不住刻刊。

總之這六種用場,一樣也攤不上,

怎能不使人當多余的東西看?

誰知這塊石頭是靈怪所變,

夢中忽然來到我的身前。

剛來時好像神奇的鬼魅,

從上到下,瘦骨嶙峋,多么難看!

逐漸聽到硿的聲音,

聽了很久才辨出它的語言:

“我是石頭中的精英,

氣憤你對我的侮辱,才想發(fā)抒一番。

大自然產(chǎn)生出我們這些石頭,

種類很多而且還不斷蕃衍。

你先前稱道那六種用場的石頭,

星羅棋布,充滿了溪谷和山巒。

為人世役使被弄得傷殘破碎,

雖是有點小用途,哪里就夠稱美質(zhì)良材!

像我這樣的石頭很少很少,

每每載于經(jīng)書史籍,長久流傳。

東海泰山間的怪石可充貢賦,

高雅地與鉛松一起并列上獻。

魏榆的怪石會白天說話,

是要警告驕奢的君主迷途知返。

驪山的怪石敢抗拒強暴的秦皇,

眾多牛汗流氣喘,也無力把它搬遷。

揚州的怪石為盧仝所感動,

代詩人對話,留下很多雄健詩篇。

你現(xiàn)在得到我,難道真沒有用?

響雷轟頂,寒霜刺骨,我都不變。

精雕細磨改變不了我的面目,

何不學學我的節(jié)概,堅如石磐?

以這種品格贈你,難道不偉大?

何必以區(qū)區(qū)小技,對我責備求全?”

我聽了怪石的話深感慚愧,不斷道歉,

丑狀忽去,倒覺得它高不可攀。

我從夢中驚起,坐想它的談話,

為了自勉,把這首詩寫在座前。


注釋

[1] 這首詩收在《東坡外集》第四卷。對蘇詩深有研究的查慎行、馮應榴都認為可信,收入他們的注本中,并定為蘇軾守母喪時(1057—1059)所作。

[2] 植:樹立。

[3] 嶄然:突兀的樣子。

[4] 砧(zhēn針):搗衣石。礎(chǔ):柱子下面的石礅。甲:馮應榴《蘇詩合注》疑為“畢”字之誤。畢:完全。斫(zhuó酌):砍、斬,這里是斷的意思。

[5] 砥(dǐ底):磨刀石。硯:硯臺。

[6] 繳:系在箭上的生絲繩。碆(bō波):射鳥用的石制箭頭。

[7] 鐫(juān捐):鑿、刻。

[8] 爭:通“怎”。長(zhàng丈)物:多余的東西。

[9] 孱顏:也作“巉巖”,形容巖壁的險峭,這里是形容怪石瘦骨嶙峋。股:大腿。

[10] 硿:象聲詞,投石頭的聲音。

[11] 宣:宣泄,發(fā)泄。

[12] 蕃:蕃盛,蕃衍。

[13] “居海岱者”二句:海岱:指東邊大海、泰山之間一帶地方。禹貢:夏禹區(qū)分九州,根據(jù)土地所有決定貢賦。雅:雅致、高尚。差肩:并肩、并列。據(jù)《尚書·禹貢》載,海岱屬青州,貢物有“鉛松怪石”。

[14] “處魏榆者”二句:魏榆:地名,春秋時屬晉國。悛:悔改。據(jù)《左傳·昭公八年》載,晉國魏榆有石頭說話,晉侯問師曠,師曠說:民有怨恨,不會說話的東西就會說話?,F(xiàn)在宮室奢侈,民力凋盡,故石頭說話。

[15] “或在驪山”二句:據(jù)《長安志》載,臨潼縣東十里有狠石,形似龜。修秦始皇墓,采此石,不能動。

[16] “或從揚州”二句:盧老指唐代詩人盧仝,他客居揚州蕭氏宅,作《蕭宅二三子贈答詩》,有《客贈石》、《石讓竹》、《石請客》、《石答竹》等篇。

[17] 盍(hé何):何不。

[18] 責:責求。區(qū)區(qū):渺小,此指普通石頭的“六用”。

[19] 謝:告罪,道歉。

[20] 欻(xū須):忽然。

[21] 駭然:驚恐的樣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