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講 大風起兮云飛揚——漢朝的賦和散文

一日看盡長安花(典藏版) 作者:程郁綴 著


第三講 大風起兮云飛揚——漢朝的賦和散文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司馬遷《報任安書》

兩漢的文學主要講四個方面。一個講一下“漢賦”?!百x”本來是一種文學手法。我們說《詩經(jīng)》有六藝:風、雅、頌、賦、比、興?!百x”是什么意思呢?“鋪陳其事而直言也”,即鋪開來說,直說,這是一種文學手法。而漢代的“賦”就成了一種文體名稱。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漢代開始的“騷體賦”,漢之前是秦,再向前不到100年就是屈原,屈原有《離騷》。后人學習《離騷》寫的賦,這就是“騷體賦”。這就是說,“賦”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內(nèi)容的,藝術(shù)上亦是不錯的。如在漢代初期有賈誼的《吊屈原賦》。

可是到漢武帝的時候,大約公年前100年左右,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他們把漢賦推向了高潮,這就是第二個階段“散體大賦”。一個人叫司馬相如,一個叫揚雄。大家記住,中國歷史上,文學史上,姓“yang”的有名的人物中就他一個是“提手旁”的“揚”,其他都是“木”字偏旁。所以文學常識上有“揚馬”一說,不要錯以為是飛揚的駿馬。司馬相如當時非常非常有名,留下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個叫卓文君的女子和司馬相如私奔。所以卓文君是古代婦女解放的先鋒。她才貌雙全,青年寡居,司馬相如意欲以彈琴挑動文君,便彈了一曲《鳳求凰》,司馬相如看她有意思了,晚上就跟她偷偷一起跑了,跑到四川臨邛。雖然很窮,但卓文君父親是個富豪,開始時不給他們錢,倆人就在臨邛開一個酒鋪,“當壚賣酒”。后來她父親受不了了,才給他們錢。這是個很有名的故事。后來司馬相如做了大官,想把卓文君休掉,相傳卓文君為此寫了一首著名的詩歌《白頭吟》,司馬相如看了以后回心轉(zhuǎn)意了。司馬相如的散體大賦正適應了漢武帝那種豪情奔放啦,獨立強盛啦,向外擴張啦,花天酒地啦,粉飾太平啦,這樣一種情況。司馬相如寫的《上林賦》、《子虛賦》等各種賦文,現(xiàn)在看來就像非常漂亮的箱子,金光閃閃,非常漂亮,用了很多詞匯,可是打開箱子一看,里面是空的,空洞無物、歌功頌德,但當時漢武帝非常喜歡。凡是歌功頌德的東西,都是非常短暫的東西,最終無生命力,隨著歲月的流逝,影響越來越小。雖然當時司馬相如影響最大,但是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歲月是最無情的判官。等會兒我要講,他同時代的司馬遷就不一樣?!拔鳚h文章兩司馬”,這兩個人的命運對我們很有啟發(fā)。司馬相如當時威風得很,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寫的賦影響很大,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影響越來越小,文章也沒人去讀了,只是為了研究時才去看。司馬遷正好相反。當時漢武帝對他用了酷刑,即宮刑,人生不得志,他發(fā)憤著書,寫下了《史記》。寫完《史記》之后,司馬遷是怎么去世的,都不知道,不知所終。當時是人生寂寞,但對后世的影響越來越大。

“漢賦”的第三個階段就是“抒情小賦”,只簡單說一下。在西漢時,散體大賦是頂峰,一直到西漢的末年,到東漢時,漢賦開始發(fā)生了變化,篇幅不像原來那樣長了,變短小了;內(nèi)容不是那樣空洞了,變得言之有物了。如張衡的《歸田賦》,是抒情小賦,抒發(fā)回歸田園的情感,寫得很好。

第二講漢代散文。漢代散文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主要是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先講司馬遷的《史記》。

關(guān)于《史記》,魯迅先生的話概括得最為恰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奔日f出了《史記》的史學價值,又說出了它的文學價值。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而在《史記》之前主要是編年體,如魯莊公一年什么什么,魯莊公二年什么什么……那么什么是紀傳體呢?帝王的事情放入本紀,其他一般的人,如廉頗、藺相如等就放入列傳,像項羽楚霸王就列入本紀?!妒酚洝肪褪前凑者@樣的方式編寫?!妒酚洝分蟮闹袊肪帉懙捏w例,都是紀傳體,一直到清史稿。關(guān)于“史家之絕唱”我們就不說了,對于“無韻之《離騷》”我們來說一下。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早就想寫一部歷史著作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談做太史令時司馬遷還很小。司馬談在跟漢武帝去泰山封禪的路上,在洛陽的時候生病了,便讓人趕緊把司馬遷叫來。司馬談便給司馬遷交代了遺囑,他說:我死了之后,你必為太史令;當你做太史令時,不要忘記我想“著書”的事。就是著書立說,寫一本史書。司馬談說完之后就去世了,而司馬遷接受了他父親的遺囑。朋友們,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遺囑!如果沒有這個遺囑,就沒有光輝的《史記》。中國歷史的記載就不知會有多么五花八門的樣子,不知道會多么不完整。我們中國歷史的記錄是最完整的。以后每一朝代編寫前代的歷史都是按照司馬遷的《史記》體例編的。如果沒有這個遺囑,司馬遷在公元前99年,他遭到李陵之禍的時候,他就死心了。他之所以能夠忍辱負重,含羞忍垢,因為人生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就是要完成父親這個偉大的遺愿。當時李陵跟匈奴打仗打敗了,被匈奴抓去,實際上他已投降匈奴了,但朝廷還不知道。漢武帝特別生氣,這時候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好話,諸如李陵沒準是假投降的等等。漢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馬遷抓起來,當時沒有殺。過了不久,傳來消息說,李陵確實投降了,漢武帝更加生氣,一定要把司馬遷殺掉。當時一個人犯了死罪,有兩個情況可以免死:一是拿出大量的金錢贖身;第二就是受宮刑。受宮刑的人可以活下來。司馬遷沒有錢,只能選擇宮刑。司馬遷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報任安書》: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任安是他的好朋友,他寫一封信給任安,談他的想法,認為一個人要成就事業(yè),要想寫下永垂不朽的著作,一定要經(jīng)受得住磨難??鬃诱窃诟F困的時候?qū)懴隆洞呵铩?,“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司馬遷要以前代的偉大人物為楷模,在艱難困苦中,在人生的磨難當中,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所以人生的屈辱,人生的苦難,有時候是一筆財富?!澳苁芴炷フ婧脻h,不遭人忌是庸才”,我很喜歡這副對聯(lián)。

司馬遷之所以能寫出《史記》,還有其他原因。司馬遷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父親請了當時非常有名的人給他當老師。另外,當司馬遷20歲時,他開始游歷天下,特別是楚漢相爭之地,就是我的老家蘇北,在徐州的東邊,連云港南邊,鹽城北邊,當時叫淮陰。楚漢相爭,徐州、沛縣、淮陰這一帶,司馬遷都去過。從漢朝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99年已經(jīng)過了100年的時間。當時司馬遷搜集了很豐富的資料,把當時許多活著的老人說的“我爸爸怎么怎么樣”的故事都給記下來,這為他后來寫《史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chǔ)?!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他正是做了這樣的事情。《史記》寫完之后,司馬遷就不知所終了。

《史記》首先在思想傾向方面非常非常了不起。他自己受苦難,受宮刑,因此非常同情歷史上這樣的人物。例如,他有進步的歷史觀,“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知道,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是勝利了,項羽是失敗了。但是,項羽雖然失敗,司馬遷依然把他放在帝王的位子上,寫了《項羽本紀》。陳涉、吳廣是造反的英雄,雖然失敗了,但是依然把他們放在“世家”的地位,寫了《陳涉世家》。不以成敗論英雄,這是進步的觀點。例如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抓起來,要挾劉邦:要是你不投降的話,我就把你爸殺掉,將肉剁碎燉成羹。而劉邦說什么:當你作羹湯時,不要忘記分我一勺。你們看,這是流氓、無賴的嘴臉。我想,這些都是司馬遷內(nèi)心的悲憤。就像蒲松齡說,內(nèi)心有悲憤,才能寫出千古好詩,好文章,好著作來。另外,他文學的才華非常高,文筆非常生動。你看他寫吳起,這是一個非常有本事又非常狠毒的人。吳起是魯人,妻子是齊人,當時魯國和齊國打仗,魯國國王不敢用吳起,為什么呢?因為他妻子是齊國人,“人之相愛,愛莫大過夫妻”,我們和齊國打仗,怎么可以重用他呢!因此,遲疑,遲疑,久久不批準他擔任統(tǒng)帥。后來他就派人打聽這是怎么回事,魯王說,他的妻子田氏是齊人,我用他不放心。他的朋友就來告訴吳起,吳起說好辦。他回去就對妻子說,為什么要娶妻子呢?就是要幫助丈夫成就事業(yè)?,F(xiàn)在我要借你一樣東西,幫我成就事業(yè),就是借你的頭。吳起不由分說,手起劍落,砍下妻子的腦袋,裹巴裹巴提了過去?!澳憧?,你不是不相信我嗎,我把她殺了。”這非常狠毒。魯王一看,這個人愛官勝過愛妻子,這個人利欲熏心啊!可是又不敢不用。如果不用,必為別國所用,這就更不得了了,所以只好用他。吳起做大帥以后,個性非常鮮明,他帶兵身先士卒,跟士兵一起吃苦,士兵們心甘情愿地為他送命。有一次,一個士兵生了大瘡,當時沒有醫(yī)療條件,吳起就用嘴把血膿吸出來,大瘡也就好了。當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后,士兵的母親放聲大哭,別人說,大將軍為你的兒子親口吸毒瘡,老太太你哭什么?他媽媽說,我擔心我的兒子不久于人世了。別人問:怎么說?她回答:你看,他爸爸就是被大將軍吮癰,于是心甘情愿赴湯蹈火,打仗沖在最前面,因此死得最早。我的兒子現(xiàn)在又被大將軍這樣,他一定感恩大將軍,打起仗來沖鋒在前,就會最先陣亡。果然一打仗,沖在前面很快就犧牲了。

另外,《史記》的語言平易生動?!妒酚洝肥菨h代的作品,可是直到現(xiàn)在,稍有文化的人,讀《史記》不太困難??墒悄阕x清代的文章卻很困難。它的語言寫得非常平易,先秦的文章亦這樣,里面用了一些很好的俗語。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和李樹不說話,它的下面踩了一條條的小路,因為它上面有豐碩的果實。人有成果,不必要自我炫耀。又如,“有白頭如新,有傾蓋如故”,有的人交朋友交到頭發(fā)都白了,也不知道對方心里想什么東西,如同剛見面一樣;而有的人則一見如故。我講交友之道的時候,跟朋友們都講過,人生要襟懷坦蕩,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有的人在辦公室就坐在對面,30年,50年,硬是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一直都不表態(tài),伊拉克戰(zhàn)爭不表態(tài),“三個代表”也不發(fā)表什么看法,這樣的人就是“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是什么呢?我的車子過來了,與你的車子遇上了,偶爾相逢,只傾斜了一下車的蓋子,一下子就成為好朋友?!皟A蓋如故”就是因為真誠坦率,交到了好朋友。《史記》中有很多這樣好的話,我們就不多說了。

下面講班固的《漢書》。記住,《史記》是紀傳式的通史,從三皇五帝開始,寫春秋戰(zhàn)國,然后寫秦,然后寫漢,一直寫到漢代的前期司馬遷自己所在的時代為止,是通史。而班固的《漢書》則是紀傳式的斷代史,主要寫西漢整個朝代。跨朝代為通史,只有一個朝代為斷代史。班固的《漢書》完全沿用了司馬遷的體例,但是班固的思想遠遠沒有司馬遷那樣突出。盡管《漢書》有一些章節(jié)也寫得很精彩,但是從總的思想方法方面是不如的。關(guān)于《漢書》,還有個故事。宋代有個文學家叫黃庭堅,特別喜歡《漢書》,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北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蘇是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蔡是蔡襄。他在岳父家每天晚上吃過飯后,就提了一壺酒到書房去看書,但不帶菜,不拿花生米什么的,到了第二天,一壺酒就喝掉了。他老岳父挺納悶的,說怎么回事呀,只帶酒不帶菜,一壺酒就喝下去了。有一次他岳父就悄悄跟著去看,黃庭堅提了一壺酒坐下來看《漢書》,讀到張良找一個勇士去刺殺秦始皇,他是韓國人,要報仇。秦始皇坐在馬車上,這位勇士騎著馬,掄著大錘,一錘捶下去,捶得非常厲害,可是捶偏了,只把趕馬車的人捶死了,沒打中秦始皇??吹竭@里,黃庭堅拍案說,咿呀,太可惜了,“惜乎,未中也”,然后就滿飲一大杯酒。一會兒又看到一個地方,“咿呀,真過癮呀”,又喝了一大杯酒。他岳父看后感嘆道,原來“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誠不為多矣”。這就留下一個著名的典故,叫“漢書下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