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安石

作家榜經(jīng)典:宋詞三百首(馬未都親筆推薦版) 作者:(清)上彊村民 編


題解

此詞為懷古諷今之作,作于王安石任江寧知府時期。全詞勾勒了一派雄渾蒼涼的深秋氣象,借景抒情,引發(fā)六朝興亡感喟,寄托對國事的憂心。。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為作者別創(chuàng)一格、非同凡響的杰作。

宋代張炎《詞源》贊其:“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span>

桂枝香

王安石

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譯文

登上城樓,放眼遠眺,這正是故都金陵深秋時節(jié),天氣剛剛開始轉(zhuǎn)為蕭颯清涼。千里澄澈江水猶如蜿蜒的白色錦緞,蔥蔥青翠的峰巒就像箭簇一般聳立前方。條條帆船在夕陽中往來穿梭,秋風起處,斜插的酒旗正迎風飛舞。艘艘畫船如同在淡云中穿行,行行白鷺一似在銀河里飛翔,真是丹青妙筆也難以描畫這壯美風光。

遙想往昔歲月,故都金陵何等繁華,種種綺麗競相追逐。只可嘆這朱雀門外、接綺樓頭,六朝君主們一個個相繼敗亡。千古以來,多少人來此登臨憑吊,對此情此景,無不生興亡之嘆。六朝舊事已隨流水遠逝,只剩下這寒煙衰草里,一點殘留綠意。時至今日,商女們還時不時吟唱起陳后主《玉樹后庭花》遺曲。

題解

此詞應為王安石變法失敗、晚歲退居金陵之作。意境凄清寥落,詞意郁郁寡歡,缺少其壯歲時的躊躇滿志。全詞多處用典,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慨嘆和為功名所誤的追悔。明代李攀龍《草堂詩馀雋》贊曰:“不著一愁語,而寂寂景色,隱隱在目,洵一幅秋光圖,最堪把玩。”

千秋歲引

王安石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

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譯文

旅舍的搗衣聲,應和著孤樓號角,一片秋聲回蕩在寥廓天地間。東歸的燕子從海上飛走了,又有南來的大雁棲落于沙洲。蘭臺之上,仍吹著楚王攜宋玉同游時的習習涼風;南樓之外,依然是庾亮與諸友吟詠戲謔時的大好月色,種種美景,宛如昨日。

可惜啊,總是被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縛,總是為兒女私情耽擱,真正的風流蘊藉卻都被丟棄了。想當初,空許下一腔豪言壯語,到如今反倒誤了與佳人的盟約。每當長夢醒來時、酒醉清醒后,總是不由自主地思量著這一切。

  1. 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為船。
  2. 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唐代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遍T,指朱雀門,唐代皇城正南門。樓,指結綺閣,南朝陳后主所建奢華樓閣,供張貴妃居住。
  3. “至今商女”句:唐代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4. 砧(zhēn):搗衣石。古詩詞中常以秋后搗衣聲象征凄涼氣息。
  5. 楚臺風:楚襄王蘭臺上的風。戰(zhàn)國時期楚國宋玉《風賦》:“楚王游于蘭臺,有風颯至,王乃披襟以當之曰:‘快哉此風!’”
  6. 庾(yǔ)樓月:庾亮南樓上的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記載,晉庾亮在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樓,據(jù)胡床詠謔。
  7. 擔閣:同“耽擱”。
  8. 華表語:用丁令威化鶴典故。東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載,丁令威曾學道于靈墟山,成仙后化鶴飛歸故里,立于華表高唱:“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庇魑锸侨朔恰HA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柱,及立于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