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有六義(1),《頌》簡而奧(2),夐哉尚矣(3)?!洞笱拧泛赀h,非周人莫為。《小雅》婉孌(4),能或庶幾(5)?!讹L》體優(yōu)柔(6),近人可仿。然體裁各別,欲以漢魏之詞,復興古道,難以冀矣(7)。西京崛起(8),別立詞壇,方之于古覺意象蒙茸(9),規(guī)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10),況《三百》乎(11)?
【注釋】
(1)六義:詩經(jīng)學名詞。語出《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币话阏J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xiàn)手法。
(2)簡而奧:簡約而深微。
(3)夐(xiòng)哉尚矣:意謂距今久遠。夐,遼遠。
(4)婉孌:委婉美好。
(5)能或庶幾:意謂有才能的作者或許能達到《小雅》的境界。
(6)優(yōu)柔:優(yōu)雅和諧。
(7)冀:企圖。
(8)西京:指西漢。
(9)蒙茸:雜亂的樣子。
(10)湘累:指屈原?!稘h書·揚雄傳》“欽吊楚之湘累”顏師古注引李奇曰:“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p>
(11)《三百》:是《詩經(jīng)》的代稱。相傳《詩》三千余篇,經(jīng)孔子刪訂存三百一十一篇。內(nèi)六篇有目無詩,實有詩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shù)稱三百篇。《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評析】
古人論詩,往往遠溯風雅。陸時雍開篇即標舉《詩經(jīng)》的六義,概括了《頌》、《大雅》、《小雅》及《風》詩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而說明復興四言詩之難,所謂“欲以漢魏之詞,復興古道,難以冀矣”。即使是西漢詩壇,去古未遠,但在意象、規(guī)模上也呈現(xiàn)出“蒙茸”、“逼窄”的面貌。陸氏論詩有尊古傾向,但更注重神韻情致,而不泥于古。和大多的詩論家一樣,陸氏為了闡釋一己的詩學主張與詩美理想,遂“從頭說起”而在《詩經(jīng)》、楚騷中挹其芳潤,引申發(fā)揮,于傳統(tǒng)中求變立極。這正如錢鐘書所說:“新風氣的代興也常有一個相反相成的表現(xiàn)。它一方面強調(diào)自己是嶄新的東西,和不相容的原有傳統(tǒng)立異;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來頭,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個傳統(tǒng)作為淵源所自。”(《中國詩與中國畫》)
作為總論的第一則,標風雅,重楚騷。一方面是從詩之源頭立論,以構(gòu)建一個詩史秩序,為神韻說賦予深遠的傳統(tǒng)意蘊;另一方面針對明代詩壇擬古的弊端隱作針砭,主張在內(nèi)在精神層面復興古道,因此在看似復古的表述中實具標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