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派傳人
1986年5月,紀念郝壽臣先生誕辰百年,在郝派專場中,得見郝老代表作《二本賽太歲》(即《李七長亭》)、《紅逼宮》、《捉放曹》、《沙陀國》等,郝派風采,如實復現(xiàn)。這些成績當歸功于郝老的大弟子樊效臣及郝老的哲嗣郝德元的親授與加工。
郝德元是郝老的獨生子,天資聰穎,癖戲極深,以他的天才與功力,大可紹郝氏箕裘。只因郝老飽經(jīng)藝海風波,鑒于梨園子弟薄于文化,嚴命德元棄優(yōu)攻學,改換門庭。終于在輔仁大學畢業(yè)后,又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地位,現(xiàn)在是北京師范學院心理學一級教授。但是郝德元在當年課余之暇,仍醉心于乃父藝術(shù),曾背著郝,潛摹郝老的劇目,并學習打鼓操琴。他隨侍郝老演出,常在戲院的樓上,用糖葫蘆的竹簽子,當作鼓楗,用揉手的核桃,當作檀板,對照場上的演出,默習打鼓。在家里,把竹筆帽當作胡琴碼,以極小的聲音,練習操琴。后被郝老發(fā)覺,也承認了他的“山后功夫”,卻囑終其一生,只可以藝自遣,不可粉墨登場。從此,郝老的一切藝術(shù)活動,常與德元切磋。郝老之收袁世海為徒,正是德元看了袁世海《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演出,贊許其才,為之說項,才得列身于郝氏門墻。北影拍攝《群英會·借東風》藝術(shù)紀錄片,郝老之曹操席讓于袁世海,也是德元擘畫的。有時郝老演出,鼓佬琴師,臨時缺席,即由德元承乏,為父伴奏。久之,德元對于郝派藝術(shù)的精華,自然是妙諦在握了。所以他在紐約留學期間,經(jīng)旅美票友的邀請,以總干事的地位,首創(chuàng)“國劇雅集”票社,有時清唱郝派劇目,有時為彩排司鼓。只有一次,彩唱了《大賜?!返奶旃?。自“國劇雅集”盛演于紐約之后,舊金山以盧燕、金素琴、趙培鑫、李金棠為主干的“羅安琪劇社”,其他地區(qū)的“南加州劇社”“華府國劇社”“業(yè)余國劇社”“旅美國劇社”等,紛紛崛起,中國京劇之暢演出于美,郝德元實為開山之第一人。
樊效臣是郝老第一個登堂入室的大弟子,他與創(chuàng)辦“春陽友會”的樊迪生先生是叔侄輩分,文化修養(yǎng)極深,能書善畫,熏陶戲曲,家學淵源??崮胶屡伤囆g(shù),終得首列門墻。郝老為他安排了學藝進程:凌晨從郝老之兄郝壽山練習武功;午后從郝老學習唱、念、做、表;晚間隨侍郝老演出。從郝老勾臉、扎扮對戲直至登場,不離左右。復趕至前臺,潛心觀摩。有時座無虛席,他就鵠立后排,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郝老的一舉一動。如此艱苦學習者十余年,郝派劇目,囊括十九,深得三昧。后載藝輾轉(zhuǎn)演出于煙臺、哈爾濱各地,與李玉奎、小楊月樓、程永龍、俞贊庭(俞振庭之弟)、韓世昌等名宿同班。橫向借鑒,吸收營養(yǎng)。兼演出郝派以外的劇目如《霸王別姬》《貞娥刺虎》等。俞贊庭尤喜其才,為之指撥武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曾贈以俞菊笙生前演《鐵籠山》所用之七星刀,素桿金頭,桿上繪藍色流云,朱紅飛蝠,效臣珍襲因藏,視為瑰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效臣參加云南京劇團,不僅郝派杰作鳴于一時,現(xiàn)代戲亦多創(chuàng)造。效臣今已75歲高齡,榮歸京華,奮老驥之志,親授《紅逼宮》與孟憲達、《賽太歲》與馬永安,自己還在專場演出中上演了郝派的《普球山》。最近整理《郝壽臣舞臺藝術(shù)》,錄制《連環(huán)套》等劇錄音,聲腔之肖,幾可亂真,與郝德元記錄的郝老表演,并稱藝術(shù)珍品。郝派藝術(shù)的光芒,已預煥于成書之前。
郝老平生,前后收弟子六人,王永昌、王玉讓、周和桐已謝世,李幼春授表演藝術(shù)于中央戲劇學院,袁世海猶馳騁于氍毹。其中能克其始終地忠于郝派藝術(shù)者,當屬郝德元與樊效臣二公了。
《九曲黃河陣》袁世海飾趙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