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艾度·迪華特
(Edo de waart)
1975年7月,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指導的小澤征爾宣布:本演出季度將是他在這個樂團的最后一個任期。起因源于小澤征爾上任伊始便要在樂團演奏員任免上取得控制權,并首先安插了定音鼓手埃莉諾·瓊斯和大管演奏員羅荷·中川進入樂團。而樂團委員會為維護演奏員權益和合同的尊嚴,經投票表決決定不要這兩個人。于是小澤征爾提出了辭呈。這起眾所周知的瓊斯/中川事件的結果,正是自1974年以來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指導與演奏員委員會之間在人事任免權上權力斗爭的最后結局。然而這一事件卻把艾度·迪華特推到了舊金山樂團音樂指導的位置上。
改行學指揮
迪華特,1941年生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父親是荷蘭歌劇院的合唱隊長,母親是合唱隊員。他的父親特別喜愛舒伯特、舒曼、迪帕克、福雷的歌曲。迪華特從小就生活在藝術歌曲的氛圍中,他隨父母親去著名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聽音樂會、看歌劇。有時候,如果父親的合唱隊不參加演出,他便與父親坐在樂隊后方合唱隊的席位上聆聽音樂,這是個從近處觀察指揮動作得天獨厚的好位置。在迪華特的腦海中,對拜農和克雷姆佩勒的指揮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他學習的樂器先是鋼琴,13歲又開始學習雙簧管,三年后進入音樂院學習。
1960年他以旁聽生身份參加了美國黑人指揮迪安·迪克遜在薩爾茲堡舉辦的指揮講座。后來迪華特回憶說:“迪克遜在歐洲的影響和成就遠比在美國大。他的指揮理論基于心理學,用心理學原則探討指揮和演奏員相處的實踐,諸如如何在啟發(fā)演奏員激情的同時,自己力求保持鎮(zhèn)靜的學問。”學員們同時還被允許觀摩伯姆、卡拉揚等大師的排練。從薩爾茲堡回來后,迪華特下定決心繼續(xù)深造指揮課程。為了彌補弦樂器知識的欠缺,他又開始選修了大提琴。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后,他成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雙簧管演奏員。不久他從荷蘭國家廣播公司取得經濟資助,赴意大利師從法拉拉進修指揮。迪華特說:“法拉拉的教學很古怪,事實上他并不具體教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如果學生比劃得不好,他就把雙手蒙住眼睛,一面喃喃地說:‘嘖!我的老天爺,他怎么能這樣?’如果學生指揮得好,他就頻頻點頭?!?/p>
法拉拉是一位嚴格的老師,他具有偉大的人格,為人誠懇,像磁鐵般把學生吸引在自己周圍。他的教學更多地從作品結構上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迪華特說:“有時當我自信對某部作品已經了如指掌,但到他班上后我發(fā)覺自己的了解僅是個起點?!狈ɡ诹_馬圣西西里樂團擔任了16年的首席指揮,他在鋼琴上演奏總譜的能力是驚人的。迪華特說:“有一次休息時他心血來潮,坐到鋼琴前演奏起《梯爾·艾倫施皮格爾的惡作劇》。這部作品即便是樂隊演奏也是夠困難的,而他不僅在演奏技術上無懈可擊,非常有音樂感,而且他把施特勞斯的結構也勾勒得一清二楚?!庇幸淮危先A特在指揮樂隊排練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時,無論如何總是在開始的幾小節(jié)出亂子,于是法拉拉上來示范,他的動作只輕輕地抖動了幾下樂隊就整齊了。后來他對迪華特說:“如果你自己對自己清楚的話,樂隊會毫無困難地跟著你走。當你自己也懷疑自己時,樂隊又如何能看懂你的圖式?”對于迪華特來說,能拜法拉拉這樣的好老師是他一生的榮幸,因為他培養(yǎng)出了許多世界級指揮大師。
享譽國際樂壇
1964年6月,迪華特首次登臺指揮荷蘭廣播樂團,同時他還保留作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雙簧管演奏員的位置。這一年,他參加了紐約為年輕一輩指揮舉辦的“朱特羅普洛斯指揮大獎賽”。他成了三名優(yōu)勝者之一,并獲得了在伯恩斯坦手下做助理的機會。然而大獎賽并沒有給他留下什么美好的印象,他說:“比賽中,參賽者的音樂素質是不重要的,幸存者往往僅是適應者?!倍粼诩~約的日子也是暗淡的,對于迪華特來說,那些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為沮喪、孤獨和充滿失落感的日子。他的指揮實踐是與其他兩位優(yōu)勝者一同參加指揮兩場兒童音樂會。音樂會首先由一個鋼琴家出場演奏《圖畫展覽會》的部分篇章,然后三位優(yōu)勝者先后出來指揮樂隊演奏由拉威爾配器的篇章,最后伯恩斯坦自己出來壓陣指揮燦爛輝煌的《終曲》。
從紐約回到荷蘭后,迪華特成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指揮助理,在海汀克手下工作。1966年由他的同輩人組成的荷蘭管樂室內樂團聘請他擔任他們的指揮,他以自己高度敏銳的聽覺、音樂鑒賞力和對管樂器的實踐經驗、修養(yǎng)贏得了同伴們的信任。他帶領這個室內樂團赴亞洲、英國、西班牙等地巡回演出。1969年,飛利浦唱片公司邀請迪華特指揮這個室內樂團錄制了一系列精彩絕倫的室內樂唱片。英國唱片評論人說:“這雖然都是些管樂演奏的樂曲,但它并不使你感到厭煩,從中仿佛聽到弦樂器的溫暖和柔和。同時這也是些近代派作品,它超越了電子計算機般的枯燥和單調。是那么的有血有肉,給予你一種富于人情味的美感?!庇捎谶@些唱片暢銷全世界,也使迪華特享譽國際樂壇。
出身在歌劇家庭的迪華特,從小對歌劇充滿濃厚的興趣。他的家中經常來做客的又凈是些歌劇界的頭面人物。因此當他稍有名氣時,歌劇界就來邀請他指揮歌劇。1970年,迪華特首次應邀指揮梅諾蒂的歌劇《布利克街的圣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指揮過《卡門》、《菲德里奧》、《賈尼·斯基基》、《外套》、《阿依達》等浪漫派和近代派的歌劇。飛利浦公司又為他錄制了著名歌劇的唱片,這使迪華特一躍而成為歐洲知名度很高的室內樂、交響樂、歌劇指揮和灌錄藝術家,并為他進入國際級指揮行列鋪平了道路。
成為國際級指揮
1971年,當迪華特再次來到美國時,他已經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指揮了。他應邀來到圣達菲歌劇院指揮《漂泊的荷蘭人》。這是在1970年他指揮梅諾蒂的《布利克街的圣人》后,梅諾蒂親自把他推薦給圣達菲歌劇院總管才獲得的機會。一年后,他再次被邀請回圣達菲指揮《唐·璜》。有評論說:“迪華特的指揮證明自己是一個一流的莫扎特作品演繹者?!苯又直焕m(xù)聘,指揮上演了《法爾斯塔夫》。這些演出竟是相當地成功,他被邀請來到休斯頓歌劇院任《玫瑰騎士》的指揮,這些歌劇后來都被唱片公司灌錄成唱片。
迪華特不僅證明自己是個優(yōu)秀指揮,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樂隊訓練者。因為他指揮灌錄的這些唱片,無論在音色、平衡、音準和神韻上都呈現出一種高標準和清逸的新意。1979年,迪華特出現在拜羅特藝術節(jié)上,指揮了貝爾格的歌劇《璐璐》,這次演出確立了迪華特在國際樂壇上的地位。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家國際代理公司的威爾夫成了他的經紀人,威爾夫有意識地安排迪華特成為美國各大樂團和各類藝術節(jié)上的客席指揮。
1978年,他在拉文尼亞藝術節(jié)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后,《芝加哥論壇報》的評論認為,他指揮的弗蘭克交響樂可以與60年代蒙特指揮并錄制的唱片相媲美?!皟晌恢笓]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不在速度上保持直線的張力。他們建筑高潮的韌性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激烈度永遠不會陷入歇斯底里中。迪華特更使自己的每個步調優(yōu)雅動聽,他準確地知道把旋律化、內聚力和戲劇性融為一體?!彼谔垢裎榈轮笓]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后,評論說:“他忠于貝多芬。一切興云布雨、奔雷閃電永不超越古典的傳統(tǒng)。作為《第五交響曲》這一世界性凱旋的呼喚,永遠保持在19世紀的狀態(tài)和模式中?!碑數先A特第一次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客席指揮時,《舊金山時報》評論說,“迪華特無疑是個天才,他有氣質,有技術,他調配下的音色雖不老練,然而還屬上乘。他有權威性,反應敏捷,他能有效地在舊金山樂團這群訓練有素的音樂家面前行使自己的意志?!?/p>
在小澤征爾開始逐漸把自己的活動重心轉移到波士頓交響樂團后,舊金山交響樂團立即宣布任命迪華特為其首席客座指揮。一年后,他終于成為舊金山樂團的音樂指導。
迪華特滿頭卷曲的金發(fā),一雙眼睛純真明澈,臉上總掛著與人為善的笑容,他儀表堂堂,具有不凡的氣質,難怪來到舊金山任職時,雖然年齡僅僅三十有四,卻已有了四次婚姻的經歷了。當初,人們對這位年輕、風流,看上去更像個精明的生意人的荷蘭人表示懷疑,因為單從他的婚姻記錄看,他就不是一個很牢靠、很穩(wěn)定的人,但后來事實終于使人們消除了疑云,接受了迪華特。
迪華特認為自己的指揮并不局限在向一二位老一輩大師學習。他說:“指揮舒曼,我更多參考喬治·塞爾的唱片,他有本事把舒曼那極其稠密的織體透明化。指揮意大利作品,我更多地去聆聽托斯卡尼尼的唱片。至于瓦格納,我喜歡富特文格勒的演繹。浪漫派作品,我更喜歡克雷姆佩勒的處理。有人說我是實用主義,我看實用主義比偶像崇拜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