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七言古詩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釋褐麟臺正字。本年武周代唐,改元光宅,子昂詣闕上書。約于天授二年(691)遷右拾遺。圣歷初因父喪解官回鄉(xiāng),后為縣令段簡詐誣得罪,死于獄中。陳子昂在唐代詩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反對六朝華靡虛弱文風、追求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的口號,為詩歌發(fā)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有《陳子昂集》十卷。
登幽州臺歌①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
獨愴然而涕下③。
幽州臺,是有故事的。查查資料,你就更加明白詩人為什么“前不見古人”了。
這是一篇歷久彌新、千古傳誦的佳作。僅此四句,何以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注釋】①幽州臺:也稱薊北樓、燕臺、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燕昭王筑臺于此,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沦t士,故名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遙遠,無窮盡。③愴然:悲傷凄惻的樣子。涕:眼淚。
【點評】這首詩作于武則天神功元年(697)。據(jù)盧藏用《陳氏別傳》記載,陳子昂本年隨軍進攻契丹,三月,唐軍前鋒為契丹所敗,全軍震恐不前。子昂屢進良策,不僅不被采用,反而遭主帥貶抑,因登幽州臺有感而作此詩。幽州臺曾是令人向往的君臣際遇的地方??申愖影旱巧嫌闹菖_,感覺到的則是另一番滋味。曾經(jīng)有過動人的君臣際遇的古人已隨歲月流逝而不可復(fù)見,而這一故事只能留給后人憑吊;后來者或當有君臣際遇,但我見不到了,反正現(xiàn)在沒有。眼前所見的是不被理解的現(xiàn)實。
天地無窮而人生有限,無論是誰也不能不愴然涕下,慷慨悲歌。在這里,詩人抒寫了時不我與、壯志難酬的孤憤。他以慷慨悲涼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了自己失意的境遇與寂寞苦悶的情懷。詩歌創(chuàng)造出北方原野蒼涼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之上,站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這種沉雄悲壯的氣勢、蒼勁質(zhì)樸的風格,一掃初唐詩壇的齊梁余風,打開了盛唐詩歌的通路。此外,這首詩本自《楚辭·遠游》:“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北疽庠谟诟袊@天地悠悠,人生短暫,宇宙無垠,個人渺小。初唐人用此意作詩者甚多,如盧照鄰《長安古意》、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等,但情調(diào)大多低沉。只有陳子昂此作,雖寫懷才不遇、知音難逢的孤獨,但境界闊大,凌轢千古。這首詩的前二句也有來源和出處。唐孟棨《本事詩》云:“宋武帝曾吟謝莊《月賦》,稱嘆良久,謂顏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昔陳王何足尚邪!’”陳子昂借用宋武帝稱贊謝莊的語句,以表現(xiàn)自己的情懷,在用典的基礎(chǔ)上使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李頎(690—751),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寄籍潁川(今河南許昌)。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及進士第,調(diào)新鄉(xiāng)尉。因久不得升而棄官歸隱。李頎詩題材廣泛,邊塞詩、音樂詩、懷古詩、詠史詩均有佳作,尤以邊塞詩著稱于世。其七古氣勢奔放,跌宕多姿;七律聲調(diào)洪亮,風格疏朗?!逗釉烙㈧`集》卷上稱:“頎詩發(fā)調(diào)既清,修辭亦秀,雜歌咸善,玄理亦長。”《全唐詩》收其詩三卷。
古意①
男兒事長征②,少小幽燕客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④。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⑤。黃云隴底白云飛⑥,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⑦,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⑧,
使我三軍淚如雨⑨。
【注釋】①古意:指擬古樂府之作,常常以托古的方式寫現(xiàn)實。②長征:這里指從軍,從事于遠方邊塞的征戰(zhàn)。③幽燕:幽是幽州,燕指戰(zhàn)國時燕地。這里泛指河北、遼寧一帶。此地古代戰(zhàn)爭頻繁,游俠甚多。④七尺:本言七尺之軀,這里指生命。⑤猬毛磔:比喻胡須像猬毛那樣攢起,形容威武之狀。語本《晉書·桓溫傳》:“眼如紫石棱,須作猬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猬是刺猬,磔是開張的意思。⑥黃云:謂黃云般的田野,指塵沙飛起如黃云一般。隴底:山下。隴,長坂、山坡。白云:比喻白馬像白云一樣飛馳而去。⑦遼東:遼水之北,指上文的幽燕一帶,秦漢時為遼東郡。⑧羌笛:產(chǎn)于羌地之笛,三孔,與普通笛子不同。羌指西戎之地。⑨三軍:全軍,所有將士。春秋以后,大國通常設(shè)三軍,或稱上、中、下三軍,或稱左、中、右三軍,或稱前、中、后三軍。
【點評】這首詩寫一名戍邊軍士的鄉(xiāng)思之情。首句總起,第二句至末尾都是描述“男兒事長征”的情況。先寫男兒勇猛剛烈的形象,用五個五言句表現(xiàn);再寫久戍邊塞而產(chǎn)生的厭倦與悲哀,用六個七言句表現(xiàn)。中間以遼東小婦彈奏樂曲使戰(zhàn)士下淚,更襯托出離別之情、征戰(zhàn)之苦。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采取了前五言后七言的方式,在語言的風格上前后變化,五言質(zhì)直古樸,七言流暢圓轉(zhuǎn),從而在輕生好勇、任俠使氣的壯士形象塑造之中,也透露出軍士們從戎遠征時艱辛困苦的生活與凄苦哀婉的情懷。
送陳章甫①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
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陳侯立身何坦蕩②,虬須虎眉仍大顙③。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④。東門酤酒飲我曹⑤,
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⑥。鄭國游人未及家⑦,
洛陽行子空嘆息⑧。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注釋】①陳章甫:江陵人,排行十六,制策登科,官太常博士,隱居嵩山二十余年,與李頎交誼深厚。②坦蕩:胸懷寬廣,光明磊落。③虬須:卷曲的胡須。大顙:寬腦門,大額頭。④草莽:草野。⑤酤酒:即沽酒,買酒。我曹:我輩,我們。⑥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官。⑦鄭國游人:指作者。李頎家居潁陽,當時任新鄉(xiāng)縣尉。二地皆屬古鄭國地。寫此詩時,詩人送對方罷官歸鄉(xiāng)而自己仍未歸鄉(xiāng),故稱“未及家”。⑧洛陽行子:指陳章甫。因陳章甫雖為江陵人,但隱居嵩山二十余年,嵩山距洛陽最近,故稱“洛陽行子”。
【點評】這首詩是李頎送別友人陳章甫之作。據(jù)陳章甫《與吏部孫員外書》與《亳州糾曹廳壁記》,他曾隱居嵩山二十年余年,天寶九年(750)官亳州糾曹。這首詩作于陳章甫罷官回鄉(xiāng)之時。開頭四句敘述送別時的氣候環(huán)境。在大麥變黃、棗花盛開、桐葉正長之時,送別友人,自然情動于中而不能自已?!瓣惡盍⑸怼彼木鋵戧愓赂Φ钠返隆⑷菝?、才學和氣節(jié)。“東門酤酒”四句敘寫?zhàn)T別時陳章甫的情態(tài),突出他胸襟闊大、品性清高的特點,表明餞別時仍然意氣飛揚,舉止不凡?!伴L河浪頭”六句設(shè)想陳章甫走后途中的情形。尤其是最后二句,既寫出了世態(tài)炎涼,又表現(xiàn)出泰然處之的豁達態(tài)度。昨日罷官,今日餞別,尚不至落寞,而歸鄉(xiāng)以后,故鄉(xiāng)相識者甚多,必當歡迎于道左。這是對陳章甫的安慰之語,而慰人亦即自慰。本詩雖為送別詩,所寫內(nèi)容亦為困頓失意之事,卻表現(xiàn)了曠達豪爽的情懷,體現(xiàn)了盛唐士人普遍的精神風貌。對于李頎來說,更是詩如其人。
琴歌
主人有酒歡今夕①,請奏鳴琴廣陵客②。月照城頭烏半飛,
霜凄萬木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③,初彈淥水后楚妃④。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⑤,
敢告云山從此始。
【注釋】①今夕:化用《詩·唐風·綢繆》中的典故:“今夕何夕,見此良人?!雹趶V陵客:據(jù)《晉書·嵇康傳》,嵇康善鼓琴,景元三年(262)被殺,臨刑索琴奏《廣陵散》,曲終嘆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這里指善彈琴者。③華燭:帶有裝飾的蠟燭。④淥水、楚妃:都是琴曲名。嵇康《琴賦》有“初涉《淥水》”句,晉石崇有《楚妃嘆》。⑤清淮:淮水,即淮河。李頎曾為新鄉(xiāng)縣尉,新鄉(xiāng)地近淮水。
【點評】這是一首專門詠琴的詩。古代雖有一些詠音樂的詩歌,但極少有佳作,蓋為音樂之聲較為抽象,難以描摹。唐人詠誦音樂之佳者,僅李頎、白居易、李賀數(shù)人而已。李頎的名作尤多,僅本書所選,即有三首。本詩題為琴歌,屬于樂府舊題。實際上是借樂府舊題而寫的音樂詩,以摹寫琴聲而作離別之思。開頭由飲酒引起彈琴。接著一轉(zhuǎn),用“月照城頭烏半飛”二句寫未彈琴以前的夜景。隨后“銅爐華燭”四句寫彈琴時的情景。作者通過室外氣候環(huán)境和室內(nèi)宴會場景的描寫以烘托琴聲的悠揚、清越、婉轉(zhuǎn)、流暢的變化,以及給人帶來的歡快、悲苦、愉悅、愁悶的感受。最后二句既是以琴歌留別,也是聽到琴聲之后的感觸,由琴聲而引起歸隱之念。全詩扣緊題面“琴”字,將琴聲這一非常抽象之物寫得繪聲繪色,有時間,有景色,有人物,有感觸。既章法齊整、井然有序,又搖曳生姿、情趣盎然。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①
蔡女昔造胡笳聲②,一彈一十有八拍③。胡人落淚沾邊草,
漢使斷腸對歸客④。古戍蒼蒼烽火寒⑤,大荒陰沉飛雪白⑥。
先拂商弦后角羽⑦,四郊秋葉驚摵摵⑧。董夫子,通神明⑨,
深松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yīng)手,將往復(fù)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
斷絕胡兒戀母聲。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部落家鄉(xiāng)遠⑩,邏娑沙塵哀怨生。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
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高才脫略名與利
,
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①這首詩的題目,唐宋以來諸書記載有所不同。唐人殷璠《河岳英靈集》所錄與本書相同。宋人李昉《文苑英華》則作《聽董庭蘭彈琴兼寄房給事》。董大:即董庭蘭,唐肅宗時宰相房琯門客,以善彈琴而深得房琯賞識。后借房琯招貨納賄,以至于房琯也受到斥責。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其音悲涼。弄:一本在“胡笳”下。弄是一種樂曲體裁。房給事:即房琯,天寶五年(746)正月為給事中,六年正月貶宜春太守。②蔡女:即蔡琰,字文姬,先嫁河東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漢末為胡騎所獲,后輾轉(zhuǎn)入南匈奴。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將她贖回,重嫁董祀。③一十有八拍:指蔡琰作《胡笳十八拍》事。拍,指樂曲的段落。④漢使:指受曹操派遣前往匈奴贖蔡琰的使者。歸客:指蔡琰。⑤古戍:年代久遠的邊塞。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⑥大荒:荒遠之地。這里指胡地。⑦商弦、角羽:都是指琴的音調(diào)。古琴有七弦,配以宮、商、角、徵、羽及變宮、變徵為七音。⑧摵摵:本為落葉聲,此處喻琴聲。⑨神明:即神的意思。⑩烏珠部落:指南匈奴。烏珠即烏珠留若鞮單于,漢成帝時人。邏娑:唐時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的拉薩市。
幽音:指變調(diào)前幽咽之音。
颯颯:形容水的聲音。
呦呦:鹿鳴聲。
長安城:唐都城,在今陜西西安市。東掖垣:唐代門下、中書兩省在禁中左右掖,門下省在左,即東邊。
鳳凰池:指中書省,又稱鳳池。青瑣門:泛指宮門。
高才:指房琯。脫略:不受拘束。
【點評】這首詩作于天寶五年(746),時李頎在長安,房琯為給事中。全詩描寫董庭蘭彈《胡笳弄》的情況,重在狀琴聲。開頭八句先寫胡笳聲的來歷,敘述蔡文姬事,創(chuàng)造荒涼孤寂、黯淡悲凄的氣氛,接著過渡到琴聲。從“董夫子”開始,一直到“野鹿呦呦走堂下”,完全是描寫董庭蘭彈胡笳弄的聲音。這一段是從各個方面烘托與渲染,有正面描寫,但更多的是側(cè)面烘托?!伴L安城連東掖垣”以下四句,是專對房琯而言,表現(xiàn)對房琯含蓄的贊揚,以為他不重名利,超逸脫略?!叭障ν僦痢?,既切房琯,又切董大,也切作者,暗示三人確為知音。這首詩的突出特點在于運用規(guī)制宏大、氣勢縱橫、婉轉(zhuǎn)流動的七言歌行體,來表現(xiàn)胡笳聲的千變?nèi)f化與復(fù)雜新奇,從而成為古往今來描摹音樂詩中的杰作。
竹出“南山”,樂出“龜茲”,而吹奏者為“涼州胡人”,為觱篥蒙上一層神異的色彩。
以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來正面描摹觱篥之聲的變化多端。
以形象色彩的變化來表現(xiàn)音樂色調(diào)的抑揚頓挫與情感的喜怒哀樂。
關(guān)注這首詩歌的“韻腳”,反復(fù)誦讀,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點?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①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②。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③。
傍鄰聞?wù)叨鄧@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④。
枯桑老柏寒颼飗⑤,九雛鳴鳳亂啾啾⑥。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⑦,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⑧,上林繁花照眼新⑨。
歲夜高堂列明燭⑩,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①安萬善:涼州胡人。屬于唐代西域康國昭武九姓之一的安氏。觱篥:古樂器名,又名悲篥、笳管。本出龜茲,后傳入中國。以竹為管,以蘆為首,狀似胡笳,有九孔,形又似喇叭。②龜茲:漢西域國名,位于天山南麓,在漢通西域北道交通線上,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一帶。③涼州胡人:指安萬善。涼州,甘肅武威。④長飆:疾風,比喻樂聲的急促。⑤颼飗:風聲。⑥啾啾:鳥鳴聲。⑦漁陽摻:此處指一種曲調(diào)。⑧變調(diào):轉(zhuǎn)調(diào),變化曲調(diào)。楊柳:指《楊柳枝》曲調(diào)?!稐盍Α肥菑墓徘墩蹢盍纷兓鴣淼?,曲調(diào)輕快,故此句言“變調(diào)”。⑨上林:本是秦舊苑,周三百里,漢又加擴展。此處指唐宮。⑩歲夜:除夕。
【點評】這首詩與前二首都是描寫音樂之作,主要不同點在于形式變化較大。全詩雖只十八句,但七次換韻,以此描摹音樂的千變?nèi)f化。在描寫觱篥時以正面描寫為主,先寫制作、出處、流傳,接著寫聽歌、賞音。通過具體形象的描寫,使音樂之聲親切可感。中間描摹觱篥的聲音,極言其可以為春,可以為秋,以見音節(jié)之動人。最后二句是作者的感慨,表現(xiàn)了異鄉(xiāng)孤客除夕傷懷的情思。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在于通過物象的描摹以襯托琴聲。音樂本是抽象之物,非常難摹,而物象之聲可聞,用以襯托,故音樂之聲亦可想見。故詩中“枯桑老柏”“九雛鳴鳳”“龍吟虎嘯”“萬籟百泉”“黃云蕭條”“上林繁花”都是物象,又都可以想象為觱篥之聲。北宋時晏殊作《浣溪沙》詞:“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當即得益于李頎此詩。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①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②。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③,忽到龐公棲隱處④。
巖扉松徑長寂寥⑤,唯有幽人自來去⑥。
【注釋】①鹿門:即鹿門山,作者隱居之地,在今湖北襄陽。②漁梁:在襄陽東,離鹿門山較近的一個渡口。③開煙樹:指月光將煙霧繚繞的樹叢照得清楚。④龐公:即龐德公,東漢時隱士。⑤巖扉:山巖住所的門。⑥幽人:深山隱士,此處指作者自己。
【點評】這首詩作于孟浩然隱居鹿門時期,其成功之處在于塑造了作為幽人的作者形象。前半描寫鹿門山的情景,是作者隱居的環(huán)境。時值夜歸之時,鐘鳴日暮,歸人爭渡而喧,人們沿著沙岸,返回江村。就在此時,作者也走向自己的歸隱之處。后半寫自己隱居生活情景。作者已到鹿門山,見月明而煙樹俱開,正是龐公舊隱之處。此時山巖之內(nèi),柴扉虛掩,松徑長年寂寞,只有隱居幽人自來自去而已。全詩描寫鹿門晚景,逼真如畫;表現(xiàn)隱士生活,清幽恬靜。同時句句押韻,節(jié)奏急促,讀之又平易舒緩,沖淡自然,可代表孟浩然詩的風格。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①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②。手持綠玉杖③,朝別黃鶴樓④。
五岳尋仙不辭遠⑤,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⑥,
屏風九疊云錦張⑦,影落明湖青黛光⑧。金闕前開二峰長⑨,
銀河倒掛三石梁⑩。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注釋】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盧侍御虛舟:字幼真,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肅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曾與李白同隱廬山。謠:詩歌體裁的一種。②“我本”二句:楚狂,名接輿,春秋時楚人。《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高士傳》以為陸通,字接輿,楚人,時謂楚狂。此處是李白以接輿自比,表示決心退隱。③綠玉杖:以綠玉作為裝飾的手杖。一說是仙人所用之杖。④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昌,傳說費文祎登仙,常乘黃鶴,在此憩駕,因名樓曰黃鶴。⑤五岳:本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這里泛指名山。⑥秀出:突出。秀,本義為麥出穗,此處是突出的意思。南斗:星名,即斗宿。廬山所在地屬南斗分野。⑦屏風九疊:廬山五老峰東北為九疊云屏,也稱屏風疊,其下有九疊谷。云錦張:像云霞錦繡一樣展開。⑧明湖:指鄱陽湖。青黛:青黑色。⑨金闕:廬山西南有石門山,狀若雙闕。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⑩三石梁:即三疊泉瀑布。王琦注:“今三疊泉在九疊屏之左,水勢三折而下,如銀河之掛石梁,與太白詩正相吻合?!?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9/16275669323959.jpg" />香爐瀑布:《廬山記》卷三載:“香爐峰與雙劍峰相連屬,在瀑水之旁……水源在山頂,人未有窮之者。”迥崖沓嶂:指山的高險之處。迥,高遠。沓,多。凌:凌越。蒼蒼:指天空。吳天:廬山一帶春秋時屬吳國,三國時亦為吳境,故稱。
九道:長江至九江分為九道。自廬山頂下望,但見白波九道。
石鏡:山峰名,在廬山東懸崖之上,圓形,近之能照見形影,故名石鏡。
謝公:即謝靈運,曾游廬山,有《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
還丹:道家語,道家煉丹之術(shù),以九轉(zhuǎn)丹再煉,化為還丹,服之白日升天。
琴心三疊:道教術(shù)語,指修煉身心,達到心和氣靜的境界。
玉京:指道教所奉天神元始天尊所居之地。
“先期”二句:據(jù)《淮南子·道應(yīng)訓》記載,秦始皇時博士盧敖周游世界,到達北海,遇見一個形狀奇怪的人。盧敖邀他與自己結(jié)伴同游,此人不應(yīng)約,說:“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住?!彼焯朐浦小:孤?,無邊無際。九垓,九重天。太清,最高的天空。
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或三天。
【點評】這首詩是李白遇赦后,自江夏來廬山時作,時間大約是肅宗上元元年(760)。全詩歌頌廬山景色的幽美奇特,游廬山有似到達仙境,油然而生學道成仙的希望。詩作于詩人被系獄又逢遇赦之后,此時雖仍有用世之抱負,但政治上已無出路,只好以求仙訪道作為解脫。此詩成功地塑造了作為狂人的作者形象?!拔冶境袢耍P歌笑孔丘”,以楚狂人自比,表現(xiàn)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傍P歌笑孔丘”,更是對當時社會各種封建束縛的嘲笑。從結(jié)構(gòu)上說,開頭以述志為主,中間主要描寫廬山風景,最后表現(xiàn)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詩中有震撼山岳的氣勢,有豪邁開朗的激情,有豐富奇特的想象,有跌宕多姿的韻律,也有歸隱求仙的逸致,無怪乎后人稱之為“天仙之詞”。
夢游天姥吟留別①
??驼勫蔻?,煙濤微茫信難求③。越人語天姥④,
云霓明滅或可睹⑤。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⑥。
天臺四萬八千丈⑦,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⑧,
一夜飛度鏡湖月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⑩。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
。
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
慄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
,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
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①詩題一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縣東,臨近剡溪。吟:歌行的一種體裁。留別:分別時所留下的題詠。②海客:來自海外的人。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③微茫:模糊不清的樣子。信難求:指海外神山之說并不可信。④越:指今浙江一帶。⑤明滅:忽明忽暗,時隱時現(xiàn)。⑥拔:超越。五岳: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境內(nèi)。因山色皆赤,狀如云霞,故稱赤城。⑦天臺:即天臺山,在浙江天臺北。四萬:一本作“一萬”,陶弘景《真誥》:“天臺山一萬八千丈。”⑧因之:隨著越人的談話。⑨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因波平如鏡,故名。⑩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即曹娥江的上游。謝公宿處:指謝靈運游天姥峰時在剡溪投宿之地。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fā)強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共和之》詩:“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謝公屐:一種底部有釘?shù)哪拘?。南朝宋謝靈運登山常穿有齒木屐,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
青云梯:指山中石級。半壁:半山腰。海日: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9/16280195933130.jpg" />壑:山谷。路不定:山路曲折。
殷:形容聲音宏大,此處用作動詞。
慄:使恐懼。層巔:一層一層的山峰。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列缺:閃電。霹靂:形容雷聲。
丘巒:山峰。
洞天:道家稱神仙所居之處為洞天,意謂洞中別有天地。此處形容山洞之幽美。石扉:石門。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指天空,此處言洞中別有天地。
金銀臺:指神仙所居之處。
霓:彩虹。
云之君:指云神,《楚辭·九歌》有《云中君》篇。這里泛指群仙。
虎鼓瑟:語本張衡《西京賦》:“白虎鼓瑟?!惫模瑥椬?。瑟,一種弦樂器。鸞回車:《太平御覽·道部·真上人》引《白羽經(jīng)》:“太真上人,登白鸞之車,駕黑鳳于九源。”回車,拉車。
列如麻:形容眾多。
悸:心驚。恍:心神不定。嗟:嘆息。
向來:剛才,指覺醒前。
白鹿:傳說中仙人的坐騎。
摧眉折腰:低著眉頭彎下腰,意謂委曲自己。事:侍候。
【點評】這首詩作于天寶四年(745),時李白離開東魯,南下吳越,其時尚未到吳越,故稱“夢游”。全詩皆寫夢境,開頭并未直接寫天姥,而是以海上仙山瀛洲作為陪襯,引出天姥。然后“天姥連天”四語正面寫天姥,入正題。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直到“恍驚起而長嗟”,都是寫夢游,緊扣題目。此處描寫,惝恍迷離,純是夢境,與實寫游覽山景之態(tài)者迥然不同。從“惟覺時之枕席”開始一直到結(jié)束,又由夢境轉(zhuǎn)到人事?!笆篱g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二句點明作詩之旨,寫出林中幻想不常,悟出人間萬事也是如此。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二句是結(jié)束上文,振起下文。下面幾句是對神仙世界的熱烈向往和追求。最后二句表現(xiàn)了李白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性格,具有鮮明強烈的反抗性。全詩通過夢游,抒寫了對名山大川的熱愛和向往,以及對神仙世界的追求,并表現(xiàn)了作者鄙棄塵俗、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的思想。藝術(shù)上主要是想象豐富,描寫生動。體制非常解放,句法上四言至九言均有,且除了用古詩句法外,還用了騷體句法和辭賦句法,而形式上的這些方面,作者并不受任何拘束,而是才氣奔放,興到筆隨,氣勢磅礴,有如排山倒海。再加上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用語奇譎,形式多變,構(gòu)成了全詩浪漫主義的主旋律,堪稱李白的代表作。
金陵酒肆留別①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②。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③。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①金陵:今江蘇南京。酒肆:酒店。②吳姬:吳地女子,這里指酒店的侍女。壓酒:米酒釀制將熟時,壓榨取酒。③欲行不行:指詩人自己和送行的金陵子弟。欲行,要走的人。不行,停留在店中的人。
【點評】這首詩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春,時李白初游金陵,并將赴廣陵。詩寫酒席間留別送行之人,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情緒,從中也可看出李白與金陵子弟深厚的情誼。首句寫環(huán)境,“風吹柳花”是時令在春天,“滿店香”寫地點?!帮L吹柳花”與“滿店香”并不是因果關(guān)系,店中之香也并非必是柳花香,當然還有酒香等。詩人只是通過對時間、地點這些特定環(huán)境的渲染,表現(xiàn)惜別之情。次句寫酒,尤其突出酒店的人,三句寫送別之人,四句寫送別之人與離別之人依依惜別之情。這種感情又由酒來表達。最后“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故作問語,以流水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離別的抽象之情,而這種離情又輕輕地被春風吹散,彌漫在酒店的清香之中,似有而無,似淡實濃,真可謂得神之趣,傳神之筆。清人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七評曰:“首句非謂柳花香也,乃風吹柳花時,則滿店香耳。麗春美酒,別意更濃,自當徘徊盡興而去,流水無盡時,如君之意,又寧有盡耶?此篇短調(diào)急節(jié),情景名勝?!?/p>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①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②。蓬萊文章建安骨③,
中間小謝又清發(fā)④。俱懷逸興壯思飛⑤,欲上青天覽日月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⑦。
【注釋】①宣州謝朓樓:南齊詩人謝朓官宣城太守時所建,又稱謝公樓或北樓。校書叔云:即李云,曾官秘書省校書郎。按,宋代《文苑英華》載錄此詩,即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題注標明:“集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笔逃迦A即唐代古文家李華。②酣:盡情暢飲。③蓬萊:《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闭聭烟幼ⅲ骸把詵|觀經(jīng)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秘錄并皆在焉?!边@里借指唐代秘書省。建安骨:即指建安風骨。因建安詩歌志深筆長,慷慨激昂,頗有骨力,故為后人稱道。④小謝:指謝朓。因區(qū)別于謝靈運,故稱小謝。清發(fā):清新秀發(fā)。⑤逸興:超逸豪放的興致。⑥覽:同“攬”,摘取。⑦散發(fā):脫去簪纓,披開頭發(fā),狂放不羈之意。扁舟:小舟,此處暗用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
【點評】這首詩作于天寶末年,既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也流露出了隱逸出世的思想。開頭即意氣豪邁,詞語慷慨,如風雨驟至。作者言日月如流,光陰疾駛,已去之昨日難留,方來之憂思煩亂。何況人生聚散不定,而秋氣更加可悲。當此秋風送雁、高樓臨眺之際,更不辭盡醉沉酣,以發(fā)泄我之煩憂。中間四句言校書文章具有建安風骨,而我之詩歌亦如小謝,中間清發(fā)多奇。此皆逸興不群,壯思飛越,有此才華,可與日月爭輝。最后四句因懷才不遇而生愁,以抽刀斷水起興,并言人生既不稱意,不如效袁閎散發(fā)、范蠡乘舟以自適。全詩章法上,破空而起,破空而結(jié),變化莫測。韻律上,第一句十一個字連用九個仄聲,第二句連用三平聲救轉(zhuǎn),都表現(xiàn)了一瀉千里的氣勢。這首詩以縱逸的筆調(diào)寫出了難以抑制的激憤,雖是抒發(fā)窮愁失意的悲哀,但這種激情將失意的萎靡一掃而空,所有的煩憂仿佛都隨著萬里長風、青天明月以及美酒玉杯而去?!俺榈稊嗨鳎e杯銷愁愁更愁”,孤立地來看,或在其他詩人筆下,都是極為悲涼的句子,但在李白的這首詩中,卻透露出無比的狂放:就算水流永不歇、愁懷終難斷,可抽刀、舉杯本身就是面對煩憂的抗爭,就是以偉岸的人格戰(zhàn)勝人生苦難的象征。這種激憤中的酣姿、悲慨中的自傲,正是李白詩歌激情的內(nèi)核。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①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②,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③,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④,漢家大將西出師⑤。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⑥,幕中草檄硯水凝⑦。
虜騎聞之應(yīng)膽懾⑧,料知短兵不敢接⑨,車師西門佇獻捷⑩。
【注釋】①走馬川:地名,在輪臺附近,其地位于今新疆境內(nèi)。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封大夫:指封常清,天寶十三年(754)受命為北庭都護、伊西節(jié)度使、翰海軍使,并加封御史大夫,故稱封大夫。封常清此時奏調(diào)岑參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西征:指封常清征播仙事。②雪海:位于新疆的山區(qū)之名。③輪臺:唐時屬庭州,隸北庭都護府。④金山:即阿爾泰山。阿爾泰山,漢語曰“金”,蒙古語稱“阿爾泰”。煙塵飛:指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⑤漢家大將:指封常清。唐文人習慣于以漢代唐。⑥五花連錢:指名貴的馬。五花與連錢都是馬身上的斑紋。⑦草檄:起草聲討敵人的文書。⑧虜騎:敵軍。古人稱北方民族為虜。懾:懼怕。⑨短兵:指刀劍一類的武器。⑩車師:漢西域國名,唐北庭都護府治所。唐北庭即漢代車師后國之地,唐交河即漢代車師前國之地。佇:等待。
【點評】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三年(754),時岑參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全詩通過描寫走馬川一帶艱險的環(huán)境,熱情贊頌了出征將領(lǐng)不懼險阻、勇于征戰(zhàn)的豪情。開頭五句描寫環(huán)境,敘述西域風沙的險惡,以見行軍的艱苦。“匈奴”以下三句寫封大夫出師,“將軍”以下六句寫行軍,“虜騎”以下三句表明對將軍出征的必勝信念。詩的最大特色是句句用韻,三句一轉(zhuǎn)。這是一種特殊的詩體,淵源甚遠,《詩經(jīng)》中的《采芑》第二章即是此體,劉邦《大風歌》亦為早期之作。文人作品則推曹丕的《燕歌行》。唐代除岑參此篇外,尚有富嘉謨的《明河篇》。宋時亦有黃庭堅《觀伯時畫馬禮部試院作》等。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①
輪臺城頭夜吹角②,輪臺城北旄頭落③。羽書昨夜過渠黎④,
單于已在金山西⑤。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⑥,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
三軍大呼陰山動⑦。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云片闊⑧,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⑨,
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⑩,今見功名勝古人。
【注釋】①歌:古詩的一種體裁。封大夫:封常清。②角:軍中吹奏以報時的樂器。③旄頭:星宿名,即髦頭,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古人以為是“胡星”,象征胡人。旄頭跳躍,主胡兵大起,此處“旄頭落”象征胡兵即將敗亡。④羽書:調(diào)兵遣將時的緊急文書,又稱“羽檄”。古人以木簡為書,長一尺二寸,有急事則插羽于其上,表示火急。渠黎:漢西域諸國之一,在輪臺東南。⑤單于:本是匈奴君長的稱號,這里指播仙軍隊。⑥上將:大將。旄:節(jié)旄,古時皇帝賜大臣與將領(lǐng)的信記。唐代賜給節(jié)度使,使其掌管軍事。⑦陰山:指北庭、輪臺附近的這一段天山。⑧劍河:水名,在今新疆境內(nèi)。⑨亞相:指封常清。漢代御史大夫位次丞相,稱亞相。封常清為節(jié)度使時又加官御史大夫,故稱亞相。勤王:給皇帝出力。⑩青史:古以竹簡記事,故稱史籍為青史。
【點評】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三年(754),此時岑參隨封常清到塞上,受到賞識。詩為樂府體七言歌行,縱橫奔放,如風發(fā)泉涌,驚風驟雨颯然而至,讀之使人振奮。詩的主旨是“誓將報主靜邊塵”,懷著這種雄心壯志,因而寫出了充滿愛國豪情之作。開頭懸想輪臺告警,是虛寫;接著說封大夫出師,是實寫;最后四句以頌揚作結(jié),希望封常清掃靖胡塵,立功異域。詩雖想象之詞居多,但風景如畫,情真意切,皆源于岑參豐富的邊塞經(jīng)歷與軍中生活的切身感受。
前十句直接描寫西北八月飛雪的奇特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①
北風卷地白草折②,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③。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④,都護鐵衣冷猶著⑤。
瀚海闌干百丈冰⑥,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⑦,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掣紅旗凍不翻⑨。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⑩。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后八句白雪退為背景,寫雪中送別朋友的情形。
有人說此詩的最后一句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的看法呢?
【注釋】①武判官:名未詳,當與岑參同為封常清幕中判官。②白草: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之草。③梨花:指雪。④角弓:用牛角作裝飾的硬弓??兀阂?。
⑤都護:唐時邊疆重鎮(zhèn)都護府的長官。唐時設(shè)六大都護府,各設(shè)大都護一員。
⑥瀚海:北庭、輪臺附近的雪山。⑦中軍:主帥所居的營帳。⑧轅門:古代作戰(zhàn),多用戰(zhàn)車,扎營時常以戰(zhàn)車首尾相接,圍成柵欄,出入處車轅豎立相向作門,稱為轅門。后世稱營門為轅門。⑨掣:牽拉。⑩天山:一名祁連山,橫亙新疆中部,長六千余里。
【點評】這首詩約作于天寶十三年(754),時岑參在輪臺,送武判官回京都長安。詩以雪天送別為題材,以白雪為線索,先寫早雪,接著寫因早雪而奇寒,再寫戈壁冰雪封凍的壯闊景象,最后寫武判官雪中遠去?!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造語奇警,設(shè)喻新穎,最為后人傳誦。以花比雪,前人詩中已有之,但以岑參詩句最為開闊壯麗。他通過對開闊壯麗的雪景的描寫,表現(xiàn)了遠戍者博大的胸懷與雄偉的氣魄。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①
國初已來畫鞍馬②,神妙獨數(shù)江都王③。將軍得名三十載,
人間又見真乘黃④。曾貌先帝照夜白⑤,龍池十日飛霹靂⑥。
內(nèi)府殷紅馬腦盤⑦,婕妤傳詔才人索⑧。盤賜將軍拜舞歸⑨,
輕紈細綺相追飛⑩。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昔日太宗拳毛,近時郭家獅子花。今之新圖有二馬,
復(fù)令識者久嘆嗟。此皆騎戰(zhàn)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
其余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霜蹄蹴踏長楸間
,
馬官廝養(yǎng)森成列。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wěn)。
借問苦心愛者誰,后有韋諷前支遁。憶昔巡幸新豐宮,
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
,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無復(fù)射蛟江水中
。
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里,龍媒去盡鳥呼風。
【注釋】①韋諷:曾為閬州錄事參軍。曹將軍:曹霸。②國初:指唐朝開國初年。③江都王:指李緒,以畫鞍馬擅名。④乘黃:神馬。⑤貌:描繪形貌。先帝:指唐玄宗。照夜白:馬名。⑥龍池:興慶宮內(nèi)池塘。因常有云氣,或見黃龍出其中,因名龍池。飛霹靂:比喻馬像龍一樣騰躍飛舞。⑦內(nèi)府:皇宮中府庫。殷紅:鮮紅。馬腦盤:即瑪瑙盤。⑧婕妤:宮中女官。唐時內(nèi)宮有婕妤九人,官位正三品。才人:亦為宮中女官,內(nèi)宮共有九人,正五品。⑨拜舞:指曹霸得到玄宗賞賜后表示感激的動作。⑩輕紈細綺:精美的絲織品,此處指別的賞賜。屏障:屏風。拳毛
:唐太宗的六匹好馬之一,黃馬黑喙,平劉黑闥時所乘。后刻于昭陵北闕之下。
獅子花:馬名,即九花虬。唐代宗將御馬九花虬及紫玉鞭轡賜郭子儀。此馬因身被九花紋,故號獅子花。
騎戰(zhàn):以馬隊交戰(zhàn)。
縞素:指曹霸繪制的絹畫。
殊絕:與眾不同。
霜蹄:語本《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滨硖ぃ褐格R行走。長楸:此處指大道。楸是一種落葉喬木,古人植楸于道,故曰長楸。馬官:養(yǎng)馬之官。廝養(yǎng):養(yǎng)馬的役卒。
神駿:神奇雄健。
支遁:字道林,東晉名僧?!妒勒f新語·言語篇》:“支道林常養(yǎng)數(shù)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9/16280972696386.jpg" />新豐宮:即華清宮。因華清宮所在的昭應(yīng)縣本是新豐縣,故稱。翠華:指大旗,用翠羽作裝飾,是皇帝儀仗所用之旗。
騰驤:跳躍。磊落:眾多的樣子。
獻寶:據(jù)《穆天子傳》卷一記載,穆天子西征,河伯與天子披圖視典,用觀天子之寶器。穆王視圖,乃道西邁。這里以穆天子上升比喻唐玄宗死。上元二年(761)四月,楚州刺史崔侁向玄宗獻寶,次日玄宗就死了。
“無復(fù)”句:指唐玄宗已死。
金粟堆:唐玄宗葬處。玄宗葬于金粟山,號泰陵。
龍媒:良馬?!稘h書·天馬歌》:“天馬徠,龍之媒?!敝柑祚R來預(yù)示著龍將至,故后來稱良馬為龍媒。
【點評】這首詩作于廣德二年(764)杜甫再至成都時。韋諷為閬州錄事參軍,家居成都。詩中贊嘆曹霸畫馬之妙,并由此追思先帝之馬,字里行間流露出無限感慨。全詩雖寫曹將軍,開頭卻從天落下一江都王,筆勢矯悍。隨后一放一收,緊扣詩題。從“曾貌”句開始,又放開著筆,筆起筆落,有似龍池霹靂。“昔日”二句突然又轉(zhuǎn)入真馬的描寫,以真馬烘托畫馬,真乃絕妙之筆。隨后又以支遁比韋諷,更是思入風云,想落天外。最后縱筆寫開,由在韋諷宅看馬,想到玄宗東巡,并以此作結(jié),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之痛。杜詩詠物,往往并非就物寫物,而是將豐富的政治內(nèi)涵融入極小的題旨之中,以臻于抑揚頓挫、蒼涼沉郁。
丹青引①
將軍魏武之子孫②,于今為庶為清門③。英雄割據(jù)今已矣④,
文采風流今尚存⑤。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⑥,但恨無過王右軍⑦。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⑧。開元之中常引見⑨,
承恩數(shù)上南薰殿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
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褒公鄂公毛發(fā)動,
英姿颯爽來酣戰(zhàn)。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
,
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斯須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賜金,
圉人太仆皆惆悵。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將軍畫善蓋有神,
必逢佳士亦寫真。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
終日坎纏其身
。
【注釋】①題下原注:“贈曹將軍霸?!钡で啵旱ど昂颓嚯o,是兩種可制顏料的礦石。后來泛指繪畫用的顏料,此處引申為繪畫藝術(shù)。引:詩體名稱。曹霸,唐代著名畫家,擅長于畫馬與人物。譙郡人,魏曹髦之后。霸在開元中已得名,天寶末,每詔畫御馬及功臣,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③庶:平民。清門:寒門。④“英雄”句:是說曹操建立三分割據(jù)的事業(yè)已為歷史的陳跡。⑤“文采”句:是說曹操的文采風流后繼有人。⑥衛(wèi)夫人:晉人,名鑠,字茂漪,李矩之妻,工書法。王羲之曾從她學書。⑦王右軍: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官右將軍。⑧“丹青”二句:語本《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薄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睂懖馨圆荒綐s利,畢生從事繪畫。
⑨引見:指受皇帝召見。⑩南薰殿:在唐時興慶宮內(nèi)。凌煙功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繪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閣。開元時,玄宗命曹霸重畫一次。少顏色:指舊畫顏色暗淡。
開生面:指重新摹畫生動的圖像。
進賢冠:古時儒者之冠,唐代為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冠。
大羽箭:唐太宗時特制的插有四支羽毛的長箭。褒公:即段志玄,封為褒國公,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中位列第十。鄂公:指尉遲敬德,封鄂國公,在畫像中名列第七。
颯爽:神采飛動的樣子。酣戰(zhàn):言圖畫中人物好似要進行猛烈交戰(zhàn)一樣。
先帝:指唐玄宗。玉花驄:指唐玄宗最心愛的名馬之一。
赤墀:宮廷中的紅色臺階。
迥立:昂首站立。閶闔:天門,此處指宮門。
拂絹素:指在絹素上作畫。
意匠:指繪畫時的巧妙構(gòu)思。慘淡經(jīng)營:指作畫的艱苦過程。
斯須:不久。九重:指深宮。真龍:指真正的駿馬。古人稱天馬是神龍之類,故稱駿馬為真龍。
至尊:皇帝。
圉人:養(yǎng)馬者。太仆:管理車馬之官。惆悵:悵然若失的樣子。
弟子韓幹:韓幹,大梁人。官至太府寺丞。善畫人物,尤工畫鞍馬。初師曹霸,后自獨擅。入室:得到老師的真?zhèn)鳌?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9/16281580526492.jpg" />窮殊相:窮盡各種形態(tài)。
驊騮:良馬。
寫真:寫出真容,是肖像畫的一種。
干戈際:指安史之亂時。
坎
:指遭遇不順利。
【點評】這首詩作于廣德二年(764),詩以曹霸畫馬為中心逐步展開。安史之亂后,曹霸與杜甫相遇于成都,故杜甫作詩描述曹霸的遭遇,并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詩以畫馬為契機,將身世之感融于其中。開頭敘述曹霸家世,中間追敘昔日之盛,最后感嘆今日之衰,歸結(jié)到“漂泊”“途窮”?!暗で嗖恢蠈⒅?,富貴于我如浮云”,化用《論語》典故,贊揚曹霸潛心繪畫,品格超拔脫俗,堪稱妙筆。此外在詩中還表現(xiàn)了杜甫對繪畫的看法,以曹霸與韓幹進行對比,見出杜甫偏愛骨瘦多神的畫法。韓幹畫馬形體肥大,故稱“畫肉”,而杜甫以為只畫肉會喪其神氣。本詩在題材的組織上更是別具匠心。以馬為中心,橫的方面,從各個角度作鋪墊陪襯,以表現(xiàn)觀之神;從縱的方面,詳寫曹霸的身世。句句寫畫,而句句是傷感,末尾突然煞住,有一唱三嘆之妙。
寄韓諫議注①
今我不樂思岳陽②,身欲奮飛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③,
濯足洞庭望八荒④。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⑤,或騎麒麟翳鳳凰⑥。芙蓉旌旗煙霧落,
影動倒景搖瀟湘⑦。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⑧。
似聞昨者赤松子⑨,恐是漢代韓張良⑩。昔隨劉氏定長安,
帷幄未改神慘傷。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
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yīng)壽昌
。美人胡為隔秋水,
焉得置之貢玉堂。
【注釋】①韓注:官諫議大夫。②岳陽:今湖南岳陽。③美人:古人常以美人喻君子,這里指韓諫議。娟娟:美好的樣子。④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長江南岸。八荒:八方。⑤玉京:道家所謂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北斗:指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故人認為是人君之象,號令之主。⑥翳:語助詞。⑦瀟湘:湖南境內(nèi)二水名,在零陵合流。⑧羽人:穿羽衣的仙人。⑨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神農(nóng)時為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不燒。至昆侖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⑩張良:字子房,其先世為韓相,后佐劉邦定天下,封留侯。后辟谷,從赤松子游。定長安:指輔佐劉邦安定天下。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時建都于此。
帷幄:本指帷帳,后比喻大臣決策的場所。
色難:不愿的意思。腥腐:指齷齪的世界。餐楓香:指隱居山林。
周南:洛陽。留滯:滯留?!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笆菤q,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焙笠浴爸苣稀睘闇裟车囟翢o建樹之典。
南極:星名,即老人星。
玉堂:即玉殿,漢宮殿名,這里指朝廷。
【點評】這首詩作于大歷元年(766)秋。韓注在安史之亂后,目睹朝政日衰,非?;倚?,想效法張良、赤松子,隱居學道,杜甫以為韓注是有用之才,所以想勸他重新出來。詩的前六句致懷思韓君之意,次六句比喻貴胄盈朝而高人遠隱。接著六句寫明韓君去職歸山之跡。最后四句,惜其終隱,而望其再出。全詩隱曲婉轉(zhuǎn),若斷若續(xù),在杜詩中別具一格。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①,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②,
黛色參天二千尺③。君臣已與時際會④,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⑤,月出寒通雪山白⑥。憶昨路繞錦亭東⑦,
先主武侯同宮⑧。崔嵬枝干郊原古⑨,窈窕丹青戶牖空⑩。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亍?/p>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嘈呢M免容螻蟻,
香葉曾經(jīng)宿鸞鳳。志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注釋】①孔明廟:即夔州武侯廟,與劉備廟分立。②霜皮:樹皮如霜一樣蒼白。溜雨:雨水順滑地流下,形容樹皮光滑潤澤。③黛色:青黑色。④君臣:指劉備及諸葛亮。際會:遇合。⑤巫峽:在夔州之東,今巫山縣境。⑥雪山:在四川松潘縣南,為岷山主峰。這里指岷山。⑦錦亭:成都錦江亭。武侯祠在亭之東,故稱。⑧先主:劉備。武侯:諸葛亮。因其曾封武鄉(xiāng)侯,謚忠武,故世稱諸葛武侯。同宮:指武侯祠堂附在先主廟中。
宮,本為《詩經(jīng)》篇名,系詠廟祀之詩,后來亦代指祠廟。⑨崔嵬:高峻的樣子。⑩窈窕:深邃的樣子。丹青:指武侯廟壁上的繪畫。
落落:出群獨立的樣子。盤踞:指扎根牢固。得地:得到適宜的地勢。
冥冥:本指空中的顏色,這里代指高空。
造化功:自然化育之功。言松柏的正直是天生的。
大廈:雙關(guān)語,比喻國家。梁棟:亦雙關(guān)語,比喻治世之才。
萬?;厥祝喝f牛因拉不動而回首,極言古柏之重。丘山重:比喻古柏如丘山之重。
不露文章:不炫耀文采。
未辭剪伐:不避砍伐以做棟梁。誰能送:誰人可以采送。言欲為時用而無人引薦。
苦心:柏心味苦。容螻蟻:成為螻蟻之穴。
鸞鳳:鳳凰的一種。
【點評】這首詩作于大歷元年(766),時杜甫在夔州。夔州白帝城中有武侯廟,詩人借詠廟前古柏,以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感慨。全詩八句一換韻,自成三段。第一段描寫古柏的古老高大,以興起君臣的際會。第二段因夔州古柏而聯(lián)想到成都武侯祠的古柏,引出武侯佐蜀未竟全功。第三段因物及人,詠古柏而表現(xiàn)武侯的遭遇,并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表現(xiàn)手法上多用比興,句句詠古柏,句句亦是說武侯。“志士仁人”二句,點明題意,說明“材大難為用”是自古如此,志士仁人不必為此嗟嘆。其實,“莫怨嗟”三字,正是托物興感,是真正的、強烈的“怨嗟”,所謂“卒章顯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