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艷歌選
《艷歌選》初編一卷,烏有子著,日本安永五年(1776)刻板,現(xiàn)藏東京上野圖書館中。原書未得見,僅在湯朝竹山人編《小唄選》中見其一部分計二十六首,首列俗歌原本,后加漢譯。憑虛氏序言云,“烏有先生嘗游酒肆,每聞妓歌,便援筆詩之,斷章別句,縱橫變化,翻得而妙矣。”(原系漢文,間有不妥處,今仍其舊,不加更正。)又例言云,
“和華相去遼遠(yuǎn),異言殊音,翻此歌以成彼詩,斟酌增減,各適其宜,要在通情取意,不必句句而翻之,字字而譯之。
里巷歌謠,率出于流俗兒女之口,而翻之以成詩,自不得渾雅矣,間亦有翻難翻者,殆不免牽強焉??偸潜朴嗯d,聊自玩耳,而或人刊行于世,蓋欲使幼學(xué)之徒悅而誦之,習(xí)熟通曉,乃至于詩道也。固非近時狡兒輩佚離之言,自以為詩為文,鍥諸梨棗,但供和俗顧笑,假使華人見之則不知何言之比也。世人幸詳焉?!?
日本十七八世紀(jì)是尊重漢學(xué)的時代,所以翻譯俗歌也要說是詩道的梯階,其實這位烏有先生的意思似乎不過在表示他的詩才,挖苦那些“狡兒輩”罷了。他的譯詩,看上邊的例言可以知道是不很“信”的,但是有幾首卻還譯得不壞,今錄于下,不過他是學(xué)絕句和子夜歌的,所以他的好處也只是漢詩的好處,至于日本俗歌的趣味則幾乎不大有了。
其一
縱不遇良人,但愿得尺素。
尺素如可得,良人似還遇。
其二
濃艷花滿枝,枝高不可折;
徒羨雙飛鳥,妾心獨斷絕。
其三
春宵君不見,獨對落花風(fēng);
伊昔情無盡,只今歡已空。
其四
昔時未相值,但含眷戀情,
更堪今夕別,暗淡聽鐘聲。
其五
凄涼獨酌酒,聊欲忘憂思;
憂思不可忘,獨酌難成醉。
其六
歌送東關(guān)人,舞迎西海客;
為月還為花,春朝復(fù)秋夕。
其七
門前櫻正發(fā),何事系君駒?
君駒嘶且躍,花飛滿庭衢。
其八
郎意欲迎妾,妾身寧得行?
行程五百里,風(fēng)浪轉(zhuǎn)相驚。
其九
閨里通宵臥,擁歡何限情,
任他窗外月,此夜自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