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路上

盛世危言 作者:鄭觀應


鐵路上

夫水行資舟,陸行資車,古之制也,民生自然之利也。至今日而地球九萬里,風氣大通,以日行百里計之,環(huán)球一周,累年不能達,文、軌何由一?聲問何由通乎?天乃假手西人以大顯利用宜民之神力,于是而輪船、火車出焉,以利往來而捷轉運,風馳電掣迅速無倫,誠亙古未有之奇制也。中國版圖廣大,輪船之利亦既小試其端矣,獨火車鐵路屢議無成,聚訟盈庭莫衷一是,竊未見其可也。

美國西北之余山郡,瀕海曠遠,自設鐵路近通東部,遙接金山,于是百貨流通,商賈輻輳,戶口陡增百萬有奇,此鐵路之便于通商也。

德、法構兵時,德提督謂法使曰:“如戰(zhàn),則我國可于十四日中在邊境集軍十萬,糧械具備。”后果踐其言,克獲全勝,此鐵路之便于用兵也。

俄國所筑西卑里亞之鐵路,不日可成,其道里所經(jīng)與俄之圣比德羅堡京及墨斯科城一氣銜接,所屬大西洋之地與琿春扼要之境亦節(jié)節(jié)相通。考歐洲至上海,若取道蘇彝士河,歷程四十四日,若取道美洲干拿打,歷程三十四日,有此鐵路不過二十日可到。就通商而論,其地貫歐、亞兩洲之北境,將來各國行旅多出其途,俄人即可坐收其利,若偶有邊釁,則由俄京至中國邊境僅半月程。而我調餉征兵,動需歲月,急遞甫行,敵已壓境矣。

今英、法、俄三國爭造鐵路以通中國,包中國之三面,合之海疆已成四面受敵之勢矣。英由印度造一路逾克什彌爾北抵廓爾喀,分支至西藏之大吉嶺與藏地為鄰,一路由緬甸之仰江以達阿瓦,徑距滇邊?!彩木肀驹觯海ㄒ粩M自英屬緬甸瑯胠埠頭以達江泓,一自緬甸路江口摹耳曼埠頭以達云南之江泓,一由巴漠直接滇疆,西人目為天生商路。)〕法由越南造鐵路以通云南、廣西。俄自東北彼得羅堡至西北西伯里亞一帶之地,凡造鐵路一萬余里,循黑龍江而南,告成而后商賈往來便捷。愚民無知,惟利是從,我能保護之,則百姓我之百姓也;我不能保護而人能保護之,則百姓即為人之百姓。緬甸之屬英,越南之屬法,琉球之屬日本,吉林、東北各部之屬俄,其明證矣。

且口外荒地甚多,開墾甚便,一有鐵路,內地無業(yè)之民相率而至,膏腴日辟,邊備日充,商旅日集,大利所在,人爭趨之,荒遠遼闊之區(qū)一變而為商賈輻輳之地。而我之境內未有鐵路,則荒涼者如故,貧瘠者如故也。彼此相較,貧富相形,而欲邊境之民盡甘槁餓而不為敵人用也,其可得哉?若彼以一旅之師長驅直入,則邊陲千里闃其無人,蹙地喪師可以立待。故敵無鐵路,我固不必喜新好異為天下先;若人皆有鐵路而我獨無,則必敗之道,必不能支之勢也。外國有行軍鐵路,寬徑尺余或二尺,地面不必鋪平,下置木樁,駕以鐵楞,用則搭,不用則卸,仿而行之,運兵載糧尤為簡易。(火車以美國之式為最善,工價則中國較廉,故舊金山車路皆雇中國人興造。至鐵軌需費尤巨,必須自造,若購之西國,則失利多矣。)

自河運改行海運以來,輪舶往還費省而效捷。議者或虞海道不靖,敵兵邀截,欲復河運舊制而勞費不遑恤焉。何如以議復河運之費,移開鐵路之為愈也。蓋嘗訪諸西人其利有十:所得運費除支銷各項及酌提造費外,余皆可助國用,其利一;偶有邊警,征兵籌餉,朝發(fā)夕至,則糧臺可省,兵額亦可酌裁,其利二;各處礦產(chǎn)均可開采,運費省而銷路速,其利三;商賈便于販運,貿易日旺,稅餉日增,其利四;文報便捷,驛站經(jīng)費亦可量裁,其利五;中國幅員遼闊,控制較難,鐵路速則巡察易周,官吏不敢逾法,其利六;二十三行省可以聯(lián)成一氣,信息便捷,脈絡貫通,而國勢為之一振,其利七;中國以清議維持大局,拘攣束縛頗難挽回,有鐵路則風氣大開,士習民風頓然丕變,而士大夫之鄙夷洋務者亦可漸有轉機,其利八;歲漕數(shù)百萬石,河運、海運皆糜費無算,一有鐵路則分期裝載,瞬抵倉場,巨款可以撙節(jié),其利九;各省所解京餉,道路迢遠,鞘段累重,中途每致疏虞,鐵路既通則斷無失事之患,其利十。有十利而無一害,復何憚而不行哉?

而尼之者則曰:“造路之后,奪鋪驛夫役之利,一害也;修路之時,廬舍、墳墓當其沖者必遭拆毀,二害也;他日猝為敵乘,禍發(fā)倍速,三害也?!?

不知鐵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馬皆能行走,火車所運貨物應于某處卸載者,仍須車、馬接運,且物產(chǎn)之流通益廣,則人夫之生計益增,何害之有?鐵路遇山巔水曲均須繞越,架空鑿洞亦可駛行,廬舍墳墓亦猶是也,何害之有?中國所購兵輪、商舶茍有器無人,皆可資敵,何獨于鐵路而疑之,獨不可宿兵以守之乎?且地當敵沖,臨時折斷鐵軌數(shù)截十丈、五丈之間,彼即無能為力,而我腹地仍得往來自如,何害之有?往者議造輪船、電報,群疑眾謗,幾費半途,既而毅然舉行,至今日而天下之人異口同聲共知其利。矧鐵路之利倍于輪船,而中國陸路之多倍于沿海,何可遲疑顧慮,坐誤機宜,致他日受制敵人悔之已晚耶?(查西商承辦鐵路,如有軍務,先為國家運兵、運糧,繳費腳力照算,不使商人吃虧,有余暇方準裝運客貨。)

往年晉省洊饑,費數(shù)十金不能運米一石,一石之米須分小半以餉運夫,得達內地濟饑民者寥寥無幾,餓殍之慘,言之痛心。設有火車,當不至是。況當日運費數(shù)百萬金,茍移造火車亦可成鐵軌八九百里。今雖事后之言,而得失之數(shù)必有能辨之者。

夫中國大勢西北土滿而東南人滿,若有鐵路以流通之,則東南之閑民可以謀生于西北,西北之棄地可以開墾如東南。政在養(yǎng)民之謂何,而忍聽其貧瘠流離竟不一為之所哉?〔八卷本增:惟鐵路通歐、亞兩洲,往來更捷,我國宜先設內地各省通都大道便于官商者。如有邊患,凡扼要之處守以重兵,庶不致反資敵用,所愿袞袞諸公先事圖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