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巫蠱之獄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作者:胡適


六、巫蠱之獄

我們記漢武帝的宗教,不可不連帶敘述“巫蠱”的大案子,因為那件案子最可以描寫這個帝國宗教在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上發(fā)生怎樣重大的影響。

“巫蠱”是初民迷忌的一種。其方式雖有種種不同,原則卻很簡單。巫蠱的原則是相信神巫能用幻術達到一種愿望。巫者用術咒詛一物,可使男子愛一女子,或使某人得某種病,甚至于使某人病死,這都可叫做巫蠱之術。蠱字有迷惑之義,又有毒害之義。凡用巫術咒詛一種“蠱物”,希望使他人受此魔術的控制而達到迷惑或毒害的愿望,都是巫蠱。《封禪書》說:萇弘以“方”事周靈王(靈王年代為前五七一—五四五;而萇弘被殺在敬王廿八年,當前四九二年,見《周語》三。此當作敬王),諸侯莫朝周,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欲以致諸侯?!短接[》七三七引《六韜》云: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畫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祟在周。恐懼,乃請舉國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著頭箭,丙丁日拔著口箭,戊己日拔著腹箭。丁侯病稍愈。四夷聞名以來貢。這都是小說《封神演義》上姜太公請陸壓用草人射死趙公明的影子。這便是巫蠱之一種。

秦民族有“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的迷信,這也是同一原理的迷忌。秦帝國有秘祝平官,“即有災祥,輒祝祠,移過于下”。這也和巫蠱同一原則。秘祝之官到漢文帝十三年(前一六七)方才廢止。文帝詔曰:秘祝之官,移過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秘祝之官雖除,然而“移過于下”的迷信卻繼續(xù)存在?!稘h儀注》有這樣一條:有天地大變,天下大過,皇帝使侍中持節(jié),乘四白馬,賜上尊酒十斛,牛一頭,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還,未白事,尚書以丞相不起病聞。(《漢書》八四如淳注引)成帝綏和二年(紀元前七),熒惑(即火星)守心宿,這是當時占星學認為最大的星變。據(jù)當時的占星學說,熒惑所居之宿,其國受殃;熒惑犯心宿,帝王當其殃。故當時的星學專家李尋和賁麗都說大臣宜代皇帝當其災。其時丞相是翟方進,皇帝便召見他,他退下來,還不曾自殺,于是上賜冊曰:“皇帝問丞相:君有孔子之慮,孟賁之勇。朕嘉與君同心一意,庶幾有成。惟君登位于今十年,災害并臻,民被饑餓?!司?,尚未忍。君其熟念詳計。……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強食慎職。使尚書令賜君上尊酒十石,養(yǎng)牛一。君審處焉?!?

方進即日自殺。上秘之,遣九卿冊贈以丞相高陵侯印綬,賜乘輿秘器;少府供張,柱檻皆衣素。天子親臨吊者數(shù)至,禮賜異于他相故事。這樣“移過于下”,雖不用巫蠱咒詛,其用意正是和巫蠱相同。

武帝的宗教包羅一切地方民族的幼稚迷信,各地的祠巫方士會集于長安,其中很多巫蠱祠詛的小術。如太初元年(前一四)用丁夫人及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便正是巫蠱之術?;实垡簧钚啪词?,無一不是這一類的迷忌,自然造成一個幼稚迷信的宮廷和社會。皇帝既相信巫術可以咒詛匈奴、大宛,無怪宮中的婦女相信巫蠱可以度厄邀寵了,無怪市井的小百姓相信巫蠱可以消災報仇了。黃金可以成,神仙可以致,河決可以塞,何況邀恩幸,消災厄呢?況且武帝晚年,迷信已深,日日求長生,其實是日日怕老死;時時夢想神仙,其實是時時怕懼鬼祟。人人都在迷忌的空氣里過活,故人人有病都疑是鬼祟巫術所致。在這個迷忌的風氣之下,遍地都是恐怖,人人都起疑心,妻子骨肉都不能免除疑忌,稍有風吹草動,便可造成慘酷大禍。巫蠱的大禍便是這樣造成的。

武帝少年時,和陳皇后不和,愛上了平陽公主家的歌伎衛(wèi)子夫;陳皇后妒恨極了,時時尋死覓活的吵鬧。她遂用女子楚服等,作巫蠱祠祭,希望詛死衛(wèi)子夫,奪回武帝的恩寵。元光五年(前一三,武帝不過二十六歲),武帝窮治此案,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余人。楚服梟首于市。使有司賜皇后策,……罷退居長門宮。(《漢書》九七)這是巫蠱的第一案。

隔了四十年,又有更慘的巫蠱大案。這時候,武帝年老了,越怕死,越多疑忌。征和元年(前九二),長安城中忽然起了一種謠言,說有奸人謀亂,鬧的政府大恐慌,發(fā)三輔騎士大搜長安、上林中,閉長安城門十一日乃解。(《漢書》六)這一回的大恐慌,鬧的城外待詔北征的官軍餓死許多人(臣瓚引《漢帝年紀》說),已可見當時疑忌恐怖的空氣了。巫蠱之禍即起于此時。第一個遭禍的便是丞相公孫賀。

公孫賀拜丞相之日(前一三),他見前任丞相多坐事死,故頓首涕泣,不受印綬;武帝不許他辭,他才勉強就職。這一件事已可見當日政治場中的恐怖空氣。后來公孫賀拘捕了長安的土豪朱安世,安世從獄中上書,告公孫賀的兒子敬聲和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并使巫者祭祠詛皇帝,并在甘泉宮的馳道上埋木偶人,祝詛有惡言。此案交有司案驗,窮治所犯,公孫賀父子俱死在獄中,其家被族滅,陽石公主也誅死。事在征和二年(前九一)。(《漢書》六六)

這時候,武帝已病了,常疑心他的病是他左右的人用巫蠱祝詛所致。這點疑心便使奸人殺機誣告,不但殺了他的丞相,不但殺了他的女兒,后來竟逼他的太子起兵敗死,連累死的幾萬人!

太子據(jù)與武帝晚年的寵臣江充有私恨。江充怕武帝死后太子要殺他報怨,故借巫蠱的事來陷害太子。武帝在甘泉養(yǎng)病,江充說他的病是巫蠱作祟,武帝遂派他去窮治巫蠱的事。充將胡巫(胡是泛稱外國人),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污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大逆無道,坐而死者前后數(shù)萬人。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無,莫敢訟其冤者。(《漢書》四五)江充既造成大獄,爽性進一步來逼太子。充典治巫蠱,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漢書》六三)這時候,武帝病在甘泉,皇后和太子留守長安。太子無法可以自己辯明,遂矯稱皇帝有使者,收捕江充等,奏白皇后,發(fā)武庫的兵器,武裝長樂宮的守衛(wèi),布告百官說江充造反。太子自己監(jiān)斬江充,并且抱那誣指巫蠱的胡巫活活的燒死在上林中。

這時候,皇帝以為太子造反,乃賜丞相劉屈氂璽書,令他捕斬反者?;实圩约簭母嗜s到長安城西建章宮,調兵和太子作戰(zhàn)。太子也引兵和市民,凡數(shù)萬眾,與丞相軍戰(zhàn),“合戰(zhàn)五日,死者數(shù)萬人,血流入溝中”。太子兵敗逃走出城,亡命在民間,后被發(fā)覺,自縊死?;蕦O二人皆被害?;屎笮l(wèi)氏(即衛(wèi)子夫)自殺,衛(wèi)氏悉滅。(以上參用《漢書》四五《江充傳》,六六《劉屈氂傳》,六三《戾太子傳》,九七《衛(wèi)皇后傳》。)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蠎z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湖縣是太子亡命被害之地)。天下聞而悲之。(《漢書》六三)漢武帝畢生尊天事鬼,信用方士,尊重方術,巡禮遍于國中,祠祀不可勝數(shù),到頭來,黃金不可成,仙藥不可得,神仙不可致,河決不可塞,只造成了一個黑暗迷忌的世界,造成了一種猜疑恐怖的空氣,遂斷送了兩個丞相,兩個皇后,一個太子,兩個公主,兩個皇孫,族滅了許多人家,還害的“京師流血,僵尸數(shù)萬”,“血流入溝中”。

這件奇慘的案子最可以形容當日中國的智識程度和宗教狀態(tài)。這時候,中國真已深入中古時代了。幼稚的民族迷忌,一一的受皇帝的提倡,國家的尊崇,遂都成了帝國宗教的部分。這個迷忌的宗教,因為有帝者的崇敬,不但風靡了全國的無識人民,并且腐化了古代留遺下來的一切學術思想。古代中國并非沒有幼稚的迷信和禁忌,但因為統(tǒng)治階級的知識比較高一點,幼稚的民間迷忌不容易得國家的敬禮提倡;又因為列國對峙,思想比較自由一點,一國君主所提倡的禮教不容易風靡別的國家,獨立思想的人們還有個去而之他的機會。到了統(tǒng)一帝國時代,君主的暗示力之大,遂沒有限制了。賣繒屠狗的人成了帝國統(tǒng)治者;看相術士的女兒,歌伎舞女,也做了皇后、皇太后。他們的迷忌都可以成為國家的祠祀。而在統(tǒng)一專制的帝國之下,人民無所逃死,思想也很難自由獨立。田老太太的外孫做了皇帝,金奶奶做了皇太后,他們貧賤時崇信的宗教當然成為漢帝國的宗教了。全國的思想家誰敢反對嗎?方士公孫卿不曾說嗎?黃帝且戰(zhàn)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這是用威嚇。(《漢書·功臣表》,邗侯、李壽坐使吏謀殺方士,不道,誅??梢姺绞渴芴貏e保護。)欒大之流,幾個月之中,可以封侯尚主,掛六印,貴震天下,這是用利誘。威嚇利誘雙管并下,而又無所逃死,又不能不吃飯做官,故人們都漸漸受同化了,成為清一色的黑暗時代。古代遺留下的一點點自由思想,批評精神,懷疑態(tài)度,都抵不住這偉大而威風的帝國宗教。故這個時代和秦以前的時代確有根本不同的特點,而自成一個“中古時代”。

(二十,五,十二,寫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