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春以前

立春以前 作者:周作人


立春以前

我很運氣,誕生于前清光緒甲申季冬之立春以前。甲申這一年在中國史上不是一個好的年頭兒,整三百年前流寇進北京,崇禎皇帝縊死于煤山,六十年前有馬江之役,事情雖然沒有怎么鬧大,但是前有咸豐庚申之燒圓明園,后有光緒庚子之聯(lián)軍入京,四十年間四五次的外患,差不多甲申居于中間,是頗有意思的一件事。我說運氣,便即因為是生于此年,嘗到了國史上的好些苦味,味雖苦卻也有點藥的效用,這是下一輩的青年朋友所沒有得到過的教訓,所以遇見這些晦氣也就即是運氣。我既不是文人,更不會是史家,可是近三百年來的史事從雜書里涉獵得來,占據(jù)了我頭腦的一隅,這往往使得我的意見不能與時式相合,自己覺得也很惶恐,可以說是給了我一種障礙,但是同時也可以說是幫助,因為我相信自己所知道的事理很不多,實在只是一部分常識,而此又正是其中之一分子,有如吃下石灰質(zhì)去,既然造成了我的脊梁骨,在我自不能不加以珍重也。

其次我覺得很是運氣的是,在故鄉(xiāng)過了我的兒童時代。在辛丑年往南京當水兵去以前,一直住在家鄉(xiāng),雖然其間有過兩年住在杭州,但是風土還是與紹興差不多少,所以其時雖有離鄉(xiāng)之感,其實仍與居鄉(xiāng)無異也。本來已是破落大家,本家的景況都不大好,不過故舊的鄉(xiāng)風還是存在,逢時逢節(jié)的行事仍舊不少,這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自冬至春這一段落里,本族本房都有好些事要做,兒童們參加在內(nèi),覺得很有意思,書房放學,好吃好玩,自然也是重要的原因。這從冬至算起,祭灶,祀神,祭祖,過年拜歲,逛大街,看迎春,拜墳歲,隨后跳到春分祠祭,再下去是清明掃墓了。這接連的一大串,很有點勞民傷財,從前講崇儉的大人先生看了,已經(jīng)要搖頭,覺得大可不必如此鋪張,如以現(xiàn)今物價來計算,一方豆腐四塊錢,那么這糜費更是駭人聽聞,幸而從前也還可以將就過去,讓我在旁看學了十幾年,著實給了我不少益處。簡單的算來,對于鬼神與人的接待,節(jié)候之變換,風物之欣賞,人事與自然各方面之了解,都由此得到啟示,我想假如那十年間關在教室里正式的上課,學問大概可以比現(xiàn)在多一點吧,然而這些了解恐怕要減少不少了。這一部分知識,在鄉(xiāng)間花了很大的工夫?qū)W習來的,至今還是于我很有用處,許多歲時記與新年雜詠之類的書我也還是愛讀不置。

上邊所說冬季的節(jié)候之中,我現(xiàn)在只提出立春來說,這理由是很簡單的,因為我說誕生于立春以前,而現(xiàn)今也正是這時節(jié),至于今年是甲申,我又正在北京,那還是不大成為理由的理由。說到這里,我想起別的附帶的一個原因,這便是我所受的古希臘人對于春的觀念之影響。這里又可以分開來說,第一是希臘春祭的儀式。我涉獵雜書,看中了茀來若博士哈理孫女士講古代宗教的著作,其中有《古代藝術和儀式》一冊小書,給我作希臘悲劇起原的參考,很是有用,其說明從宗教轉變?yōu)樗囆g的過程又特別覺得有意義。話似乎又得說回去?!抖Y運》云: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古今中外人情都不相遠,各民族宗教要求無不發(fā)生于此。哈理孫女士在《希臘神話論》的引言里說:

“宗教的沖動單向著一個目的,即是生命之保存與發(fā)展。宗教用兩種方法去達到這個目的,一是消極的,除去一切于生命有害的東西,一是積極的,招進一切于生命有利的東西。全世界的宗教儀式不出這兩種,一是驅(qū)除的,一是招納的。饑餓與無子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敵人,這個他要設法驅(qū)逐他。食物與多子是他最大的幸福。希伯來語的福字原意即云好吃。食物與多子這是他所想要招進來的。冬天他趕出去,春夏他迎進來?!币虼藷o論天上或地下是否已有天帝在統(tǒng)治著,代表生命之力的這物事在人民中間總是極被尊重,無論這是春,是地,是動植物,或是女人。西亞古文明國則以神人當之,敘利亞的亞陀尼斯,茀呂吉亞的亞帖斯,埃及的阿施利斯皆是,忒拉開的迭阿女索斯后起,卻盛行于希臘,由此祭禮而希臘悲劇乃以發(fā)生,神人初為敵所殺,終乃復生,象征春天之去而復返,一切生命得以繼續(xù),故其禮式先號咷而后笑。中國人民驅(qū)邪降福之意本不后人,唯宗教情緒稍為薄弱,故無此種大規(guī)模的表示,但對于春與陽光之復歸則亦深致期待,只是多表現(xiàn)在節(jié)候上,看不出宗教的形式與意味耳。冬至是冬天的頂點,民間于祭祖之外又特別看重,語云,冬至大如年,其前夕稱為冬夜,與除夕相并,蓋為其是季節(jié)轉變之關捩也。立春有迎春之儀式,其意義與各民族之春祭相同,不過中國祀典照例由政府舉辦,民眾但立于觀眾的地位,儀式已近于藝術化,而春官由乞丐扮演,末了有打板子脫晦氣之說,則更流入滑稽,唯民間重視立春的感情也還是存在,如前一日特稱之曰交春,又推排八字者定年分以立春為準則,假如生于新正而在立春之前,則仍不算是改歲。由此可知春的意義在中國也比新年為重大,老百姓念誦九九等候寒冬的過去,最后云,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歡喜之情如見,此蓋是農(nóng)業(yè)國民之常情,不分今昔者也。但是鄉(xiāng)間又有一句俗語云,春夢如狗屁。冬夜的夢特別有效驗,一過立春便爾如此,殊不可解,豈以春氣發(fā)動故,亂夢顛到,遂悉虛妄不實歟。

希臘人對于春的觀念我覺得喜歡的,第二是季節(jié)影響的道德觀。這里恐怕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是由環(huán)境而生的自然的結論,假如我們生在嚴寒酷暑,或一年一日夜的那種地方,感想當然另是一樣,只有在中國或希臘,四時正確的迭代,氣候平均的變化,這才感覺到他仿佛有意義,把他應用到人生上來。中國平常多講五行,這個我很有點討厭,但是如孔子所說,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卻覺得頗有意思,由此引伸出儒家的中庸思想來,倒也極是自然,這與希臘哲人的主張正相合,蓋其所根據(jù)者亦相同也。人民看見冬寒到了盡頭,漸復暖過來,覺得春天雖然死去,卻總能復活,不勝欣喜,哲人則因了寒來暑往而發(fā)見盛極必衰之理,冬既極盛,春自代興,以此應用于人生,故以節(jié)為至善,縱為大過,而以格言總之則曰勿為已甚。此在中國亦正可通用,大抵儒道二家于此意見一致,推之于民間一般莫不了解此義,由于教訓之傳達者半,由于環(huán)境之影響蓋亦居其半也。老子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鄙人甚喜此語,但是此亦須以經(jīng)歷為本,如或山陬海隅,天象有特殊者,則將不能理會,而其主張或?qū)⑾喾匆参纯闪?。昔者赫洛陀多斯著《史記》,記希臘波斯之戰(zhàn),波斯敗績,都屈迭臺斯繼之,記雅典斯巴達之戰(zhàn),雅典敗績,在史家之意皆以為由于犯了縱肆之過,初不外波斯而內(nèi)雅典,特別有什么曲筆,此種中正的態(tài)度真當?shù)檬芳抑傅姆Q號,若其意見不知學者以為如何,在鄙人則覺得殊有意趣,深與鄙懷相合者也。

上邊的話說的有點凌亂,但總可以說明因了家鄉(xiāng)以及外國的影響,對于春天我保有著農(nóng)業(yè)國民共通的感情。春天與其力量何如,那是青年們所關心的問題,這里不必多說,在我只是覺得老朋友又得見面的樣子,是期待也是喜悅,總之這其間沒有什么戀愛的關系。天文家曰,春打六九頭,冬至后四十五日是立春,反正一定的。這是正話,但是春天固然自來,老百姓也只是表示他的一種希望,田家諺云,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是也。我不懂詩,說不清中國詩人對于春的感情如何,如有祈望春之復歸說得如此深切者,甚愿得一見之,匆促無可考問,只得姑且閣起耳。

(民國三十四年一月十日,甲申小寒節(jié)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