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祝福的儀式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作者:周作人


二 祝福的儀式

鄉(xiāng)下年底祝福的儀式,據(jù)個人的記憶,大致如下。在規(guī)定祝福的頭一天,伐取新竹枝,縛在長竿上,撣掃廳堂,再用水沖洗地面,這些當然是叫雇工所做的。到傍晚時,將八仙方桌兩張接長了,放在靠近檐口的地方,一方面去準備福禮。這就是三牲,大抵是雞鵝各一,都是預先棧養(yǎng)得極大的,豬肉長方一塊,系腰背連肚腹部份,俗稱“元寶肉”,先期宰殺洗凈,至時放入淘鍋去煮,至半夜可熟為度。這些都裝在紅漆大桶盤內(nèi),上插許多筷子,是祀神用的一定的格式。此外又有活鯉魚一條,買來養(yǎng)在水缸內(nèi),祭時拿去掛在八仙桌右邊橫檔上,事畢仍放在水里,過幾天拿到城外河中放生。這恐怕是讀書人家的風俗,他們平常忌吃鯉魚,因為它是要跳龍門的,是科舉的一種迷信,所以可能是后起的事。照例殺牲祀神時,有一碗血略加水打勻,蒸熟后附帶作供,這里恐怕也是如此。豆腐一盤,鹽一盤,廚刀一把,也是祀神必備的供具。此外別無食物,雖然新年接神的時候例供果盤,以及鄉(xiāng)下特有的年糕粽子。說是祭百神,到底不知道有多少位,那些亂戳在三牲上的筷子,大概讓他們隨便使用,(刀自然是割肉用的,)茶酒則一定是三茶六酒,茶也只用茶葉一撮放入茶盅內(nèi)罷了。祭桌的排列次序是:桌幃和香爐燭臺五事在向門口的一端,其次是三牲供品,茶酒,最末后是神馬,是一張元書紙上印成的神像,用兩支竹簽插在一塊“燒紙”上的。神位之后便是拜位,行禮的時間大概在那一天的半夜里,算的是第二天的日期,時刻則是子時吧。拜畢焚化給神們的紙元寶一掛,加上燒紙,連神馬一起燒掉,隨即大放其爆仗,普通多是鞭炮,即霸王鞭,一串一千枚,雙響爆仗十個。本文中關(guān)于祝福也有一段記述,說得頗仔細?!斑@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煮熟之后,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并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边@里看不出指的是什么時候,但據(jù)篇首說回到魯鎮(zhèn),“雖說故鄉(xiāng),然而已沒有家”的話看來,或者可以推定這是說民國八年以后的事情吧,雖然這回鄉(xiāng)的話本來也是小說化。魯四老爺是講理學的監(jiān)生,寒暄之后即大罵其新黨,這本是當然的事,但下文說明“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這也是一個旁證,本文中所說的時代已是在民國以后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