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元王伯成著。伯成,涿州人,生平未詳。鐘嗣成《錄鬼簿》載其雜劇二本:
《李太白貶夜郎》(今存,見《元刊雜劇三十種》)
《張騫泛浮槎》(佚)
王國維《曲錄》據(jù)無名氏《九宮大成譜》,又增
《興劉滅項》
一本。鐘嗣成謂伯成有“《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行于世”。補《錄鬼簿·凌波仙曲》,也極稱其《天寶遺事》的美妙:
伯成涿鹿俊豐標(biāo),公末文詞善解嘲。《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世間無,天下少。《貶夜郎》關(guān)目風(fēng)騷。馬致遠忘年友,張仁卿莫逆交。超群類一代英豪。
(1343-1422后),元末明初戲曲作家。淄川(今山東淄博)人。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F(xiàn)存5種:《玉梳記》、《菩薩蠻》、《金童玉女》、《玉壺春》、《升仙夢》。除雜劇外,也有散曲傳世。還曾為《錄鬼簿》中無吊辭的82個作家補撰了吊曲。現(xiàn)存著作《錄鬼簿續(xù)編》?!榜R致遠忘年友,張仁卿莫逆交”二語,是他處所絕未見者;伯成的生平,可知者惟此而已。致遠的卒年約在公元1300年以前,伯成當(dāng)亦為那一時代的人物。鐘嗣成的《錄鬼簿》成于公元1330年,已稱“伯成”為“前輩名公”,則其時代當(dāng)亦必在1300年以前也。
然《天寶遺事》自明以后,便不甚傳于世。乾隆間所刊《》卷二十八,錄《天寶遺事踏陣馬》一套,其后附注云:
首闋《踏陣馬》,《北詞廣正譜》及《曲譜大成》,皆收此曲。但第七句皆脫一字,今考原本改正。
《》,古代曲譜集,即《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清莊親王允祿奉敕編纂,周祥鈺、鄒金生等人分任其事。成書于乾隆十一年(1746),82卷。包括南曲的引、正曲、集曲,北曲的只曲共2094個曲牌,連同變體共4466個曲調(diào)。此外,尚有北曲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

《九宮大成》書影
又在同書卷五十三所錄《天寶遺事一枝花》套,卷七十四所錄《天寶遺事醉花陰》套,皆有很重要的考證。難道乾隆間《大成譜》的編者們,尚能見到《天寶遺事》的原本么?然此原本今絕不可得見。長沙楊恩壽作《詞余叢話》,在其中有一段很可笑的話:
明曲《天寶遺事》相傳為汪太涵手筆。當(dāng)時傳播藝林,以余觀之,不及洪昉思遠甚?!陡Q浴》一出,洪作細賦風(fēng)光,柔情如繪,汪則索然也。(《詞余叢話》卷二)
此誠不知而作者。恩壽不僅不知《天寶遺事》為何人所作,并亦不知《天寶遺事》為何時代的作品,可謂疏謬之至!然亦可見知《天寶遺事》者之鮮。
《天寶遺事》原本今既不可見,幸明嘉靖時郭勛所編的《雍熙樂府》,選錄《天寶遺事》套曲極多;明初涵虛子的《太和正音譜》,清初李玉的《北詞廣正譜》以及乾隆時周祥鈺諸人所編之《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等書,并也選載《天寶遺事》的遺文不少。數(shù)年前我曾從這幾部書里輯錄出一部《天寶遺事》來;但這一部輯本,其篇幅與原本較之,大約相差定是甚遠的,且也沒有道白。友人任二北先生也有輯錄此書之意,成書與否,惜不能知道?!短鞂氝z事》的全部結(jié)構(gòu),在其《遺事引》里大約可以看出?!哆z事引》今存者凡三套:
(一)哨遍 “天寶年間遺事” 見《雍熙樂府》卷七
(二)八聲甘州 “開元至尊” 見《雍熙樂府》卷四
(三)八聲甘州 “中華大唐” 見《雍熙樂府》卷四
這三套所述大略相同,惟第一套《哨遍》為最詳。茲錄其前半有關(guān)《遺事》的情節(jié)的曲文如下:
天寶年間遺事,向錦囊玉罅新開創(chuàng)。風(fēng)流醞藉李三郎,殢真妃日夜昭陽恣色荒。惜花憐月寵恩云,霄鼓逐天杖。繡領(lǐng)華清宮殿,尤回翠輦,洛出蘭湯。半酣綠酒海棠嬌,一笑紅塵荔枝香。宜醉宜醒,堪笑堪嗔,稱梳稱妝。
〔幺篇〕銀燭熒煌,看不盡上馬嬌模樣。私語向七夕間,天邊織女牛郎,自還想。潛隨葉靖,半夜乘空,游月窟來天上。切記得廣寒宮曲,羽衣縹渺,仙佩玎珰。笑攜玉箸擊梧桐,巧稱彤盤按霓裳。不提防禍隱蕭墻。
[墻頭花]無端乳鹿入禁苑,平欺誑,憤得個祿山野物,縱橫恣來往。避龍情子母似恩情,登鳳榻夫妻般過當(dāng)。
〔幺篇〕如穿人口,國丑事難遮當(dāng)。將祿山別遷為蘇州長。便興心買馬軍,合下手合朋聚黨。
〔幺篇〕恩多決怨深,慈悲反受殃。想唐朝觸禍機,敗國事皆因偃月堂。張九齡材野為農(nóng),李林甫朝廷拜相。
〔耍孩兒〕漁陽燈火三千丈,統(tǒng)大勢長驅(qū)虎狼。響珊珊鐵甲開金戈,明晃晃斧鈸刀槍。鞭 剪剪搖旗影,衡水粼粼射甲光。憑驍健,馬雄如獬豸,人劣似金剛。
〔四煞〕潼關(guān)一鼓過元平蕩,哥舒翰應(yīng)難堵當(dāng)。生逼得車駕幸西蜀。馬嵬坡簽抑君王。一聲閫外將軍令,萬馬蹄邊妃子亡。扶歸路愁觀羅襪,痛哭香囊。
這里所說的只是幾個大節(jié)目。在每一個節(jié)目之下,《遺事》都有很詳細的描狀;譬如,“哭楊妃”的一個節(jié)目,有明皇的哭,有高力士的哭,又有安祿山的哭;在“憶”的節(jié)目之下,有明皇的憶,也有祿山的憶。在當(dāng)時的寫作的時候,作者是憑著浩瀚的才情而恣其點染的。故的《梧桐雨》、《游月宮》,關(guān)漢卿的《哭香囊》,都不過是一本的雜劇,而伯成的《遺事》則獨成為一部弘偉的“諸宮調(diào)”。在這部弘偉的“諸宮調(diào)”里,所受到的前人的影響一定是很不少的。例如,《哭香囊》的一節(jié),當(dāng)然是會受有關(guān)氏的雜劇的影響的。
(719-756),即楊貴環(huán)。唐玄宗妃。
(1226-1306后),即白樸。元代戲曲家、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終身未仕,放浪山水間。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代表作《墻頭馬上》、《梧桐雨》。有詞集《天籟集》。

楊貴妃畫像
依據(jù)了上面的節(jié)略,我們便可以將現(xiàn)在所輯得的《天寶遺事》的遺文,排列成一個較有系統(tǒng)的東西。
(一)夜行舡 明皇寵楊妃“一片云天上來”(《雍熙樂府》卷十二)
(二)醉花陰 楊妃出浴“膩水流清漲新綠”(同書卷一)
(又此套亦載《九曲大譜》卷七十四:自《梁州第七》以下與《雍熙》所載大異。)
(三)襖神急 楊妃澡浴“髻收金索”(《雍熙》卷四)
(四)一枝花 楊妃剪足“脫鳳頭宮樣鞋”(同書卷十)
(五)翠裙腰 太真閉酒“香閨捧出風(fēng)流況”(同書卷四)
(六)拋毯樂 楊妃病酒“雨云新擾”(同書卷一)
(七)一枝花 楊妃梳妝“蘇合香蘭芷膏”(同書卷十)
(又見《九宮大成譜》卷五十三;《大成譜》注曰:“《雍熙樂府》原本,于《梁州第七》第三句下,誤接黃鐘調(diào)《楊妃出浴》套,《醉花陰》之又一體及《神仗兒》、《神仗煞》等曲,反將此套《梁州第七》之第三目以下及三煞、二煞、煞尾,接入《楊妃出浴》,《醉花陰》套內(nèi),蓋因同用一韻,以致錯誤如此?!保?
以上七則,正是《遺事引》里所謂“浴出蘭湯,半酣綠酒海棠嬌。一笑紅塵荔枝香。宜醉宜醒,堪笑堪嗔,稱梳稱妝”的一段;只是“一笑紅塵荔枝香”的一則情事,其遺文已無從考見。
(八)一枝花 玄宗捫乳“掌中白玉硅”(《雍熙樂府》卷十)
(九)哨遍 楊妃勝腰“千古風(fēng)流旖旎”(同書卷七)
(十)瑞鶴仙 楊妃藏鉤會“小杯橙釀淺”(同書卷四)
(十一)一枝花 楊妃捧硯“金瓶點素痕”(同書卷十)
以上五則,雖其事未見《遺事引》提起,似亦當(dāng)在第一部分之中。又下面的一則,似亦當(dāng)為《遺事》的“引子”之一,未及附前,也姑列于此。
(十二)摧拍子 楊妃“明皇且休催花柳”(《雍熙樂府》卷十五)
底下的兩則所寫的便是《遺事引》里所說的“銀燭熒煌,看不盡上馬嬌模樣,私語七夕間,天邊織女牛郎,自還想”的數(shù)語。
(十三)六么序 楊妃上馬嬌“烹龍炮鳳”(《雍熙樂府》卷四)
(十四)一枝花 長生殿慶七夕“細珠絲穿繡針”(同書卷十)
《遺事引》里所謂“潛隨葉靖,半夜乘空,游月窟來天上”的一段情節(jié),伯成卻盡了才力來仔細描狀:
(十五)點絳唇 十美人賞月“為照芳妍,有如皎練”(《雍熙樂府》卷四)
這一套,大約是先敘宮中美人們賞月事,用以烘染明皇的游月宮的事的。
(十六)六幺令 明皇游月宮“冰輪光展”(《雍熙樂府》卷五)
(十七)玉翼蟬煞 游月宮“似仙闕,若帝居”(同書卷十五)
(十八)點絳唇 明皇游月宮“玉艷光中素衣叢里”(同書卷四)
(十九)青杏兒 明皇喜月宮“一片玉無瑕”(同書卷四)
(二十)點絳唇 明皇哀告葉靖“人世塵清”(同書卷四)
這些著力描寫的所在,大約與白仁甫的《唐明皇游月宮》雜?。ń褙┛傆行╆P(guān)系罷。以下便是“笑攜玉筋擊梧桐,巧稱雕盤按霓裳”的一段極盛的狀況,一節(jié)極旖族的風(fēng)光的故事的敘寫了:
(二十一)勝葫蘆 明皇擊梧桐“朝罷君王宣玉容”(《雍熙樂府》卷四)
(二十二)一枝花 楊妃翠荷葉“攏發(fā)云滿梳”(同書卷十)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禍根便埋伏下了?!盁o端野鹿入禁苑,平欺誑,慣得個祿山野物,縱橫恣來往。避龍情子母似恩情,登鳳榻夫妻般過當(dāng)?!边@一段事在底下二套里寫著:
(二十三)墻頭花 祿山偷楊妃“玄宗無道”(同書卷七)
(二十四)醉花陰 祿山戲楊妃“羨煞尋花上陽路”(《雍熙樂府》卷一)
像這樣的比較隱秘、比較穢褻的事,清人洪異的《長生殿》便很巧妙、很正當(dāng)?shù)陌阉釛壢チ瞬粚憽?
(二十五)踏陣馬 祿山別楊妃“天上少世間無”(《九宮大成譜》卷二十八)
(二十六)勝葫蘆 貶祿山漁陽“則為我爛醉佳人錦瑟傍”(《雍熙樂府》卷四)
這二段便是“如穿人口,國丑事難遮當(dāng),將祿山別遷為蘇州長”的事了。
(二十七)一枝花 祿山謀反“蒼煙擁劍門”(《雍熙樂府》卷十)
(二十八)賞花時 祿山叛“擾擾氈車慘霧生”(同書卷五)
(二十九)耍三臺 破潼關(guān)“殢風(fēng)流的明皇駕”(《九宮譜》卷二十七)
以上便是“漁陽燈火三千丈,統(tǒng)大勢長驅(qū)虎狼”云云的起兵與過潼關(guān)的一段事了。潼關(guān)一破,勢如破竹,不得不“生逼得車駕幸西蜀”。接著便是“馬嵬坡簽抑君王。一聲閫外將軍令,萬馬蹄邊妃子亡”的慘酷絕倫的事發(fā)生了。關(guān)于幸蜀事,《天寶遺事》的遺文惜無存者;而關(guān)于楊妃的亡與明皇的憶則正是伯成千鈞之力之所集中者;當(dāng)是《遺事》里最哀艷、最著重的文字。這一節(jié)故事的遺文,今見存最多;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
(703-757),即安祿山。唐安史之亂的禍?zhǔn)住?

楊貴妃墓
(三十)醉花陰 楊妃上馬嵬坡“愁據(jù)雕鞍翠眉鎖”(《雍熙樂府》卷一)
(三十一)醉花陰 明皇告代楊妃死“有句衷言細詳察”(同書卷一)
(三十二)愿成雙 楊妃乞罪“一壁廂死猶熱,血未干”(同書卷一)
(三十三)集賢賓 楊妃訴恨“飛花落絮無定止”(同書卷十四)
(三十四)村里迓古 明皇哀告陳玄禮“六軍不進”(同書卷四)
(三十五)勝葫蘆 踐楊妃“是去君王不奈何”(同書卷五)
(三十六)襖神急 埋楊妃“霧昏秦嶺日”(同書卷四)
(三十七)集賢賓 祭楊妃“人咸道太真妃”(同書卷十四)
楊妃死后,明皇哭之,憶之。高力士也哭之,憶之。這噩耗傳到了安祿山那里,祿山也哭之,憶之。關(guān)于哭楊妃的事,伯成又是以千鈞之力加以描寫的。原來的排列如何,今不可知,姑以哭、憶事為一類列下。
(三十八)粉蝶兒 哭楊妃“玉骨香肌”(《雍熙樂府》卷七)
(三十九)新水令 憶楊妃“翠鸞無語到南柯”(同書卷十一)
(四十)粉蝶兒 力士泣楊妃“若不是將令行疾”(同書卷七)
(四十一)粉蝶兒 祿山泣楊妃“雖則我肌體豐肥”(同書卷七)
(四十二)行香子 祿山憶楊妃“被一紙皇宣”(同書卷十二)
(四十三)新水令 祿山憶楊妃“舞腰寬褪斃貂衣”(同書卷十一)
(四十四)夜行舡 明皇哀詔“不覺天顏珠淚籟”(同書卷十二)
(四十五)一枝花 陳玄禮駭赦“錦宮除禍機”(同書卷十)
(四十六)端正好 玄宗幸蜀“正團圓成孤另”(同書卷三)
(四十七)八聲甘州 明皇望長安“中秋夜闌”(同書卷四)
從《粉蝶兒》套《哭楊妃》到《八聲甘州》套《望長安》的十則,都只是寫一個“哭”字,一個“憶”字。更有:
(四十八)新水令 祿山夢楊妃“駕著五云軒”(《雍熙樂府》卷十一)
一套,似也可以附在這個所在。
(四十九)一枝花 楊妃繡鞋“傾城忒可憎”(《雍熙樂府》卷十)
(五十)賞花時 哭香囊“據(jù)刺繡描寫巧伎倆”(同書卷四)
以上的二則,便是《遺事引》里所謂的“愁觀羅襪,痛哭香囊”的二語了。可惜這里只有關(guān)于楊妃繡鞋的一則,卻沒有關(guān)于羅襪的。最后尚有一則:
(五十一)賞花時 明皇夢楊妃“天寶年間事一空”(《雍熙樂府》卷五)
從“天寶年間事一空,人說環(huán)兒似玉容”起,直說到“貪歡未能,驚回清夢,玉階前疏雨響梧桐”,似為一個結(jié)束或一個“引言”。但說是附于“疏雨響梧桐”的一則故事之后的一個結(jié)束,大約是不會很錯的。伯成的“疏雨梧桐”的節(jié)目,或甚得白仁甫的那一部《梧桐雨》的雜劇的暗示的罷;正如《哭香囊》的一個節(jié)目之得力于關(guān)漢卿的《唐明皇哭香囊》一劇一樣。但很可惜的,“疏雨響梧桐”的遺文,我們卻已無從得見了。
洪異的《長生殿》,其下卷幾全敘楊妃死后的事,特別著重于“臨印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云云的一段虛無縹緲的天上的故事。白氏的《梧桐雨》劇,則截然的終止。于“秋雨梧桐葉落時”的一夢,恰正獲得最高超的悲劇的氣氛,遠勝于《長生殿》之拖泥帶水。伯成的《天寶遺事》,是否也終止于“秋雨梧桐”,今不可知,但〔賞花時〕“天寶年間事一空”套若果為一個總的結(jié)束,則其“尾聲”當(dāng)然會是“秋雨梧桐”的一夢的。這部弘偉的《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若果真終止于此,則其識力,當(dāng)更過于董解元;其風(fēng)格的完美,其情調(diào)的雋逸,也當(dāng)更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為遠勝。

昆曲《長生殿》劇照
《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的遺文,除過于零星者不計外,凡得上列的五十四套(連《遺事引》三套)??烧f是,已盡了可能的搜輯的工力了。大部分都被保存在《雍熙樂府》里。這部空前的浩瀚的“曲集”,其中所收羅著的重要的材料不知凡幾?!短鞂氝z事》五十余套,便是重要的材料的一種。在較《雍熙樂府》的刊行為早的《盛世新聲》及約略同時的《詞林摘艷》二書里,《天寶遺事》的曲子連一套也不曾收著。這真有點可怪!《太和正音譜》,及《北詞廣正譜》所收的《遺事》的曲子,卻又是極為零星的?!毒艑m大成譜》又開始注意到《遺事》,但所錄《遺事》的曲文,出于《雍熙樂府》外者僅二套耳。故輯錄遺事的遺文,終當(dāng)以《雍熙》為淵藪。
五十四套的曲文,當(dāng)然不能盡《遺事》的全部。就《西廂記諸宮調(diào)》有一百九十三套,《劉知遠諸宮調(diào)》殘存三之一的篇幅,而也有八十套的事實看來,《天寶遺事》大約總也會有二百套左右的吧。今輯得的五十四套,只當(dāng)?shù)萌牡乃闹话伞W蠲黠@的遺漏是:“曉日荔枝香”、“霓裳舞”、“夜雨梧桐”等等重要的情節(jié)。伯成以那末許多套的曲子,來寫明皇的游月宮,來寫安祿山的離京,來寫楊貴妃的死,來寫明皇等的哭與憶,便知所遺者一定是不在少數(shù)。
假如有一天,像發(fā)現(xiàn)《劉知遠諸宮調(diào)》似的,也發(fā)現(xiàn)了《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的原本,那豈僅僅是一件驚人的快事而已!要是《九宮大成譜》的編者們不說謊,果真猶及見到《天寶遺事》的原書,則在今日(離他們不到二百年)而若得到此弘偉的名著,恐怕也不是什么太突然的事吧。
“天寶遺事”很早的便成為談資;《長恨歌》以外,宋人已有《》(樂史著,有《顧氏文房小說》本)及《》(無作者姓名,亦見于《顧氏文房小說》)諸作,頗盡描狀的姿態(tài)。《輟耕錄》所載“院本名目”中,也有
《》,即《楊太真外傳》。長篇傳奇,北宋樂史撰。樂史,北宋文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楊太真即楊貴妃,此書系摭采《明皇雜錄》、《長恨歌》、《安祿山事跡》等書創(chuàng)作而成。
《》,宋代傳奇小說,作者不詳。書中寫宮人江采蘋生性喜梅,唐玄宗賜名梅妃,為楊貴妃所妒,二人爭寵互嫉。
《擊梧桐》一本。
元人雜劇,關(guān)于此故事者更多:于關(guān)、白二氏諸作外,更有庚天錫的:
《楊太真霓裳怨》一本(今佚,《錄鬼簿》著錄)
《楊太真華清宮》一本(同上)
又有岳伯川的《羅光遠夢斷楊貴妃》一本(今佚,《錄鬼簿》著錄)。而王伯成則為總集諸作的大成者。其魄力的弘偉,誠足以壓倒一切。像那么浩瀚的一部“天寶遺事”,在他之前,還不曾有人敢動過筆呢。在他之后,明人之作誠多,若《驚鴻》,若《彩毫》,皆是其中表表者,然若置之這部偉大的諸宮調(diào)之前,則惟有自慚其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