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祭歐陽文忠公文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選·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

本文是退隱居家的歐陽修66歲病逝時,王安石聞訊后寫下這篇祭文。明代茅坤認為,在所有為歐陽修寫的祭文中,本文數(shù)第一。歐陽修對王安石有知遇之恩,作者曾感慨“非歐公無足以知我”。后因兩人政見不同而產(chǎn)生分歧,但卻難以掩蓋兩人惺惺相惜的欣賞之情。

本文通過列舉歐陽修生平大事來頌揚其功業(yè)氣節(jié),并結(jié)合敘述、議論、抒情,充分表達了對歐陽修文章、品格、功業(yè)的由衷敬仰。文章一氣呵成,段落自然流暢,并注重音韻變換,平仄迭換,前有浮聲,后用切響,讀來聲調(diào)起伏頓挫,加之以纏綿幽婉的情思,充分展現(xiàn)哀痛緬懷的氣氛。

世之學(xué)者,無問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聞于當(dāng)時,死有傳于后世,茍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質(zhì)之深厚,知識之高遠,而輔學(xué)術(shù)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fā)于外者,爛如日月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fēng)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xué)者,無問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復(fù),感世路之崎嶇,雖屯邅困躓,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者,以其公議之是非。既壓復(fù)起,遂顯于世,果敢之氣,剛正之節(jié),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后事,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cè)與穎水之湄。

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臨風(fēng)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fù)見而其誰與歸!

那人的力量能夠做到的事情,尚且不一定成功,更何況這幽晦不可捉摸的天理,又怎么能把它推測知曉呢?先生在世時,聞名于當(dāng)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傳于后世。有這樣的成就已經(jīng)可以了,我又有什么好悲傷的呢?

先生具有那樣敦厚的氣質(zhì),高遠的見識,加上精微的學(xué)術(shù)功力,所以這些充滿文章,發(fā)為議論,豪放、強勁,英俊、奇?zhèn)?,神奇、巧妙、燦爛、美好。蓄積于心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積儲;一旦寫成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輝。清亮幽雅的韻調(diào),如同凄凄切切如急雨飄風(fēng)的突然來到;雄偉宏廣的文辭,明快敏捷地像輕車駿馬在奔馳。世上的學(xué)者,不管認識先生還是不認識先生,只要讀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來,官位升升降降,使人感到這世上道路的崎嶇不平。雖然處境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但才能終究不會被掩蓋,因為是是非非,自有公論。既經(jīng)壓抑,再又起用,就名聞全國。先生果敢剛正的氣節(jié),到老年還是保持不衰。

當(dāng)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幾年,考慮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經(jīng)說過,像先生這樣的人才,是可以把國家托付的。后來確定方針,從容行動,當(dāng)機立斷,輔助今上即位,真可說是千載難逢的大事一朝決定。功成名就,不炫耀功績,反而請求退職,從出任官職,到居家隱處,這樣的英靈,不會隨著軀體而消散,而長留在箕山之旁與潁水之濱。

現(xiàn)今全國上下的人士,都在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況我等同朝的士大夫,既長期交游往來,又是我向來愛慕而敬仰的人呢!

??!事物興盛衰廢的規(guī)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佇立風(fēng)中懷念,情感上不能忘卻,就是因為從此再也見不到先生了,我還將追隨誰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