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補鄭第六

校讎通義 作者:章學誠


補鄭第六

鄭樵論書,有名亡實不亡,其見甚卓。然亦有發(fā)言太易者,如云:“鄭玄《三禮目錄》雖亡,可取諸三《禮》?!眲t今按以《三禮正義》,其援引鄭氏《目錄》,多與劉向篇次不同,是當日必有說矣,而今不得見也。豈可曰取之三《禮》乎?又曰:“《十三代史目》雖亡,可取諸十三代史?!笨肌端囄摹匪d《十三代史目》,有唐宗諫及殷仲茂兩家;宗諫之書凡十卷,仲茂之書止三卷,詳略如此不同,其中亦必有說。豈可曰取之十三代史而已乎?其馀所論,多不出此,若求之於古而不得,無可如何,而旁求於今有之書,則可矣。如云古書雖亡而實不亡,談何容易耶?

——右六之一

若求之於古而不得,無可如何,而求之今有之書,則又采輯補綴之成法,不特如鄭樵所論已也。昔王應(yīng)麟以《易》學獨傳王弼,《尚書》止存?zhèn)巍犊讉鳌?,乃采鄭玄《易》注《書》注之見於群書者,為鄭氏《周易》,鄭氏《尚書》注;又以四家之《詩》,獨《毛傳》不亡,乃采三家《詩》說之見於群書者,為《三家詩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綴輯逸文,搜羅略遍。今按緯候之書,往往見於《毛詩》、《禮記》注疏及《后漢書》注;漢魏雜史,往往見於《三國志》注;摯虞《流別》及《文章志》,往往見於《文選》注;六朝詩文集,多見采於《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唐人載籍,多見采於《太平御覽》、《文苑英華》;一隅三反,充類求之,古逸之可采者多矣。

——右六之二

鄭樵論書,有不足於前朝而足於后世者,以為《唐志》所得舊書,盡《梁書》卷帙而多於隋,謂唐人能按王儉《七志》、阮孝緒《七錄》以求之之功,是則然矣。但竟以卷帙之多寡,定古書之全缺,則恐不可盡信也。且如應(yīng)劭《風俗通義》,劭自序?qū)嵵故?,《隋書》亦然,至《唐志》乃有三十卷,又非有疏解家為之離析篇第,其書安所得有三倍之多乎?然今世所傳《風俗通義》,乃屬不全之書,豈可遽以卷帙多寡定書之全不全乎?

——右六之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