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印度語文學
開近代印度文化底,不是信基督教底英古利商人,乃是信回教底蒙古大帝。英吉利人只承蒙古皇朝底□緒,收拾回教統(tǒng)治者底政權而建設現(xiàn)在的印度帝國。蒙古朝時代底作家,屬于統(tǒng)治階級底固然是用回教底圣語或其他回教國底方言;而屬于印度民族底作者也不用印度傳統(tǒng)底圣語,只用他們習熟底方言。巴伯爾(Baber)大帝便是印度首出的異族文人。他是蒙古皇朝底建業(yè)者,是鐵木蘭(Tamerlane)底六世孫。鐵木蘭一生所略底土地雖多,自己卻沒曾建過一個政權統(tǒng)一底帝國。他把天下交給他底眾子弟,到他死后五十年間,媯水流域(Trans-Oxiana)建設了很多獨立的蒙古王國。諸國底王都是鐵木蘭底子孫。巴伯爾生時,□秣建(Samarkand),薄拘羅(Bokhara),缽□創(chuàng)那(Badakshan),護苾那(k?bul)諸國底王,都是他底叔伯輩。他自己是?捍(Ferghana)國底王子,他有兩位舅父治?捍西北,是成吉斯汗底后人。所以他是純正的蒙古人。巴伯爾是姓,他自己的名字為□□爾·鄔□·謨訶默 (Zahir Uddin Mohomet)。
蒙古帝國底大都曾為□秣建,薄拘羅,和赫羅德 (Herat),而薄拘羅為當時人文薈萃底中心,赫羅徳更是文藝學術聚集底名城。巴伯爾便是在這些都是領得他底教育。他是詩人,軍人,和政治家。他底宗教是回教正統(tǒng)派底蘇尼宗徒(Sunni)。在中央亞細亞底蘇尼宗徒不像在亞拉伯底那么遵守清真法規(guī)。他們可以飲酒,可以作詩,可以鑒賞藝術。巴伯爾底文藝天才沒受清真教規(guī)底束縛,也是得著地方上的利益。他底鄉(xiāng)音是突厥語(Turki),而當時底學術語為亞拉伯語,文藝語為波斯語。雖然如此,巴伯爾仍用他底鄉(xiāng)音來做文章。他底備忘錄(英譯為Memoirs of Baber,Emperor of Hindustan,Transl. by Leyden and Erskine,1826)。原是用突厥語寫成,然后譯為波斯文底。他于公元一五三0年歿于亞格拉都城(Agra),年四十八歲,在他底備忘錄里表現(xiàn)他自己具有偉大軍人底精神;處處都可以看出他底文學底簡潔,實在,和尊嚴。
法伊塞(Abul-Feis-ibn Mubarak Feisi, 1547-1595)。是生于印度蒙古帝都亞格拉底波斯詩人及學者。他對于各種學術都為當時之冠。在公元一五七五年,阿克巴 (Akbar)大帝曾賜過他一頂“詩王”底冠冕。他底興體詩最好,其次為波斯的二韻詩。他底著作都是波斯文,有五大部文學作品很有名,即圓心,所羅門與示巴女王巴爾斯,那羅與達摩讓第,地底七帶,阿克巴帝本紀。五部之中,只有第一第三兩部是完全的,其余三部還是沒脫稿底本子。此外他還寫了許多關于科學和神學底論文。從他著作底文體,方言,和思想看來,與其說他是印度底文人,毋寧說他是波斯的。
蒙古朝里產(chǎn)出許多身住印度而用外國文字著作底文人,他們底思想和文體都不是印度的。還有些宮中底王女和朝中大臣也都擅于作詩和寫散文,從實際上說來他們都不愿當被看為印度的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