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單元 文選 兩漢樂府民歌

古代漢語 作者:王力


"樂府"本來是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的采詩配樂的官署,后來凡是這個官署采來配樂的詩歌也叫做"樂府",漸漸地"樂府"又成為一種有特殊風(fēng)格的詩體了。

漢樂府詩的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采來的歌謠,一是文人制作的歌功頌德的作品。無論采來的還是文人制作的,都配以音樂。這里所選的都是民間歌謠。

據(jù)《漢書·藝文志》說,民間歌謠"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fēng)俗,知厚薄。"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供統(tǒng)治者的宮廷娛樂和點綴升平。盡管如此,樂府的設(shè)立,使好多民歌被保存了下來,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貢獻(xiàn)還是很大的。

樂府詩歷來都是根據(jù)音樂的類別來分類的。主要分以下四類:

一、郊廟歌辭: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沒有什么思想內(nèi)容。

二、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是漢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歌辭是后來補(bǔ)寫的,內(nèi)容龐雜。主要是民間創(chuàng)作。

三、相和歌辭:音樂是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四、雜曲歌辭:其中樂調(diào)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里面有一部分優(yōu)秀民歌。

兩漢樂府民歌通過敘事來抒發(fā)感情,思想性很強(qiáng),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與愿望。藝術(shù)上的成就也很高,形式上非常自由,保持了口語的真面目。句子由一二字到八九字,參差錯落,不拘一格。這種真實樸素、自由變化的形式,為前所未有。其次是故事性強(qiáng),通過敘事來抒發(fā)感情。

有所思[1]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2]?雙珠玳瑁簪[3],用玉紹繚之[4]。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5]。摧燒之,當(dāng)風(fēng)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fù)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dāng)知之[6]?!插糌g〕[7],秋風(fēng)肅肅晨風(fēng)颸[8],東方須臾高知之[9]。

[1]本篇是漢鼓吹曲《鐃歌十八曲》中的一篇,歌中描寫女主人公的熱烈真摯的愛情和她聽說對方變了心的憤激而悔恨的思想活動。

[2]何用,用什么。問遺(wèi),贈送。

[3]玳瑁(dài mào),即玳瑁,龜類,它的外殼可制裝飾品。這是說想送給他一根兩頭掛珠子的玳瑁簪子。

[4]紹繚,纏繞。

[5]拉雜,雜亂不整齊,使動用法。摧,折。南,簪,心、押韻。繚,燒,押韻。

[6]這是回憶過去兩人相會時的情況,估計兄嫂已經(jīng)知道。

[7]妃呼豨(xī),表聲的字,無意義。

[8]肅肅,風(fēng)聲。晨風(fēng),即鸇(zhān),鷂子一類的鳥。颸(sī),快。

[8]高,通皓(hào),白。這是說一夜也沒打定主意,再想一會兒天亮了該會知道辦法的。之,灰,思,之,颸,之,押韻。

上邪[1]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2],長命無絕衰[3]。山無陵[4],江水為竭,冬雷震震[5],夏雨雪[6],天地合,乃敢與君絕[7]。

[1]上,指天。邪,通耶。上邪,天??!本篇也是《鐃歌十八曲》中的一篇,是一個女子表示堅決跟她的情人相愛的誓辭。

[2]相知,等於說相親相愛。

[3]命,等於說令、使。這是說使愛永遠(yuǎn)不斷絕、不衰減。知,衰,押韻。

[4]陵,指山峰。

[5]震震,雷聲。

[6]雨雪,降雪。

[7]竭,雪,絕,押韻。

孤兒行[1]

孤兒生,孤子遇生[2],命獨當(dāng)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3],兄嫂令我行賈[4]。南到九江[5],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6],面目多塵[7]。大兄言辦飯[8],大嫂言視馬[9]。上高堂,行取殿下堂[10],孤兒淚下如雨[11]。

使我朝行汲[12],暮得水來歸。手為錯[13],足下無菲[14]。愴愴履霜[15],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 中[16],愴欲悲。淚下渫渫[17],清涕累累[18]。冬無復(fù)襦[19],夏無單衣[20]。居生不樂[21],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22]。

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23],來到還家[24]。瓜車反覆[25],助我者少,啗瓜者多[26]。愿還我蒂[27]。兄與嫂嚴(yán),獨且急歸[28],當(dāng)興校計[29]。

亂曰:[30]:里中一何譊譊[31]!愿欲寄尺書[32],將與地下父母[33]:兄嫂難與久居[34]。

[1]本篇屬《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寫一個孤兒遭受兄嫂虐待的情況,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問題。

[2]遇生,偶然碰上生到世上來。"遇"是"偶"的假借字。

[3]去,指死。

[4]行賈(gǔ),往來經(jīng)商,去做這低賤的事。《史記·貨殖列傳》:"行賈,丈夫賤行也。"

[5]九江,漢時郡名,包括今江蘇、安徽長江北岸和江西全省之地。

[6]蟣(jǐ),虱卵。

[7]這句的末尾可能脫一"土"字。

[8]辦飯,準(zhǔn)備飯。

[8]視馬,照顧馬匹。

[10]取,通趣,即趨,快步走。殿,高大的房屋,即上句的高堂。殿下堂,指高堂下的另一房屋。這兩句是說叫孤兒做些家務(wù)事,一會兒上高堂,一會兒下高堂,就這樣上下奔走。

[11]苦,馬,賈,魯,苦,[土],馬,雨,押韻。

[12]行汲,出去打水。

[13]錯,一種較粗糙的磨刀石。手為錯,手裂得簡直成了粗糙的磨刀石。

[14]菲,通扉(fèi),草鞋。

[15]愴愴,悲傷的樣子。

[16]腸,指腓(féi)腸,脛骨后的肉,即小腿肚子。 ,古肉字。腸 ,小腿肚子的肉。

[17]渫渫(xiè xiè),水波連續(xù)的樣子,這里是指淚落不斷的樣子。

[18]累累,連續(xù)不絕的樣子。

[19]復(fù)襦,短夾襖。

[20]歸,菲,藜,悲,累,衣,押韻。

[21]居生,等於說在世上活著。

[22]從,指跟隨父母。

[23]將,等於說拉。

[24]還家,指回家的路。

[25]反覆,翻倒。

[26]芽,瓜,車,家,多,押韻。

[27]蒂,瓜和瓜蔓相接的部分。

[28]且,將。

[29]興,起,這里有惹起的意思。校計,即計較。興校計,等於說惹起糾紛。蒂,計,押韻。

[30]亂,樂歌的末章。

[31]譊譊(náo náo),爭辯聲,喧鬧嘈雜聲。

[32]尺書,指信札。古代書信都寫在一尺一寸長的木板或絹帛上,木叫牘,帛叫素,所以稱書信為"尺書"。

[33]將與,帶給。

[34]書,居,押韻。

隴西行[1]

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2],桂樹夾道生[3],青龍對道隅[4]。鳳凰鳴啾啾[5],一母將九雛[6]。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7],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8]。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9]。清白各異樽[10],酒上正華疏[11]。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12]。卻略再拜跪[13],然后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14],促令辦麤飰[15],慎莫使稽留[16]。廢禮送客出[17],盈盈府中趨[18]。送客亦不遠(yuǎn),足不過門樞[19]。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20]。健婦持門戶[21],亦勝一丈夫。

[1]本篇屬《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寫一個婦女招待賓客,從容大方,送迎有禮。

[2]歷歷,分明的樣子。白榆,星名。

[3]桂樹,星名。道,指黃道,是古人想像太陽周年運行的軌道。詳見古漢語通論(十九)。

[4]青龍,也叫蒼龍,是東方七宿的總稱。詳見古漢語通論(十九)。

[5]鳳凰,指朱鳥,也叫朱雀。朱雀是南方七宿的總稱。詳見古漢語通論(十九)。啾啾(jiū jiū),蟲鳥的細(xì)碎的鳴聲。

[6]一母,指上文的鳳凰。將,率領(lǐng)。九雛,指附近的若干小星。

[7]敷愉,疊韻連綿字,和悅的樣子。

[8]不,讀fōu。

[8]坐客,使客坐。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隴西(今甘肅東南部)一帶多用以鋪地。

[10]清白,指清酒白酒。

[11]上,動詞,送上。華疏,一種柄首雕花的舀 。正華疏,扶正華疏。

[12]這是說客人也請主人舉杯飲酒。

[13]卻略,稍稍退后。

[14]敕(chì),同敕,告誡,吩咐。

[15]麤,同粗。飰,同飯。

[16]稽留,停留。

[17]廢禮,等於說終禮。

[18]盈盈,儀態(tài)美好的樣子。

[19]樞,門臼。

[20]齊姜,齊國的姜姓女,這里指能干的婦女?!对娊?jīng)·陳風(fēng)·衡門》:"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21]健婦,剛健能自立的婦人。持,主管,料理。榆,隅,雛,殊,愉,不,毹,疏,持,杯,廚,留,趨,樞,如,夫,押韻。

上山采蘼蕪[1]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2]:"新人復(fù)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3]。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4]。""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5]。""新人工織縑[6],故人工織素[7]??椏V日一匹[8],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1]蘼蕪,一種香草,可做香料。這首詩(雜曲)通過一個棄婦和故夫重逢時的對話,反映出婦女在封建社會所處的被壓迫的地位,揭露了喜新厭舊的故夫的丑惡靈魂。

[2]長跪,伸直了腰跪著。這是表示恭敬。

[3]姝(shū),好,這里不專指容貌,泛指各個方面都好。

[4]手爪,指紡織、縫紉等技巧。

[5]閣,小門。

[6]縑(jiān),帶黃色的絹。

[7]素,白色的細(xì)絹,價比縑貴。

[8]一匹,長四丈。蕪,夫,如,姝,如,去,素,余,故,押韻。

漢魏六朝詩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葉,中下層知識分子學(xué)習(xí)民歌所寫的五言詩,不是一人所作,也不是一時之作。原數(shù)不只十九首,梁蕭統(tǒng)選了十九首,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的內(nèi)容主要是反映中小地主知識分子階層的思想感情。有的表達(dá)游子思婦的離情別緒,有的抒發(fā)仕途失意的感慨悲哀,從而曲折地表達(dá)了他們對當(dāng)時那種動蕩社會的不滿,更有些是感嘆人生無常和宣揚及時行樂的消極頹廢思想的。風(fēng)格自然樸素,語言生動凝煉,對后世尤其是建安時代的文人五言詩的發(fā)展有較大的影響。這里只選了三首。

行行重行行[1]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2]。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3]。道路阻且長[4],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5]。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6]。浮云蔽白日[7],游子不顧反[8]。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fù)道[9],努力加餐飯[10]。

[1]行行重行行,即走個不停的意思。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對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

[2]生別離,《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

[3]涯,讀yí,邊。

[4]阻且長,《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參看第二冊487頁注[6]。

[5]胡馬,指北方胡地所產(chǎn)之馬。依,依傍。越鳥,指南方越地的鳥。這是說鳥獸尚且懷戀故土,難道游子就不思念故鄉(xiāng)嗎?李善注引《韓詩外傳》:"代(今山西東北部)馬依北風(fēng),飛鳥棲故巢。"(今本《韓詩外傳》無。)離,涯,知,枝,押韻。

[6]緩,寬松。衣帶日已緩表示一天天瘦下去。古樂府:"離家日趍(趨)遠(yuǎn),衣帶日趍緩。"

[7]比喻游子心有所惑,是婦人設(shè)想丈夫另有所歡。

[8]顧反,回來。反,返。

[8]勿復(fù)道,不要再說了。

[10]緩,反,晚,飯,押韻。

庭中有奇樹[1]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2]。攀條折其榮[3],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yuǎn)莫致之[4]。此物何足貢[5],但感別經(jīng)時[6]。

[1]奇,珍奇。這首詩寫思婦面對庭中奇樹而引起對遠(yuǎn)方愛人的懷念。

[2]滋,繁盛。發(fā)華滋,等於說開花開得很茂盛。

[3]榮,花。

[4]致,送到。

[5]貢,獻(xiàn)。一作"貴"。

[6]大意是:只因感到離別很久了,想藉這花把我的懷念之情帶給你罷了。滋,思,之,時,押韻。

迢迢牽牛星[1]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2]。纖纖擢素手[3],札札弄機(jī)杼[4]。終日不成章[5],泣涕零如雨[6]。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7]?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8]。

[1]迢迢,遙遠(yuǎn)的樣子。牽牛星,又名河鼓,在天河南,與天河北的織女星相對。這首詩借織女牽牛的故事,寫出了夫婦因受人為的阻隔而久別的愁苦心情。

[2]皎皎,明亮的樣子。河漢,天河。女,指織女星。

[3]纖纖,細(xì)的樣子。擢,引,指從袖中伸出來。

[4]札札,織布時織布機(jī)發(fā)出的聲音。杼(zhù),織布機(jī)上理緯線的工具,即織布梭(不同於現(xiàn)在織布機(jī)上的杼)。

[5]章,指布上的經(jīng)緯文理。不成章,即織不出布的意思。

[6]零,落。

[7]幾許,多少,這里指多遠(yuǎn)。許,表約數(shù)的量詞。

[8]大意是:端莊美麗的織女隔著一條水,仔細(xì)地看著牛郎而不得跟他談話。盈盈,水清淺的樣子。脈脈,同脈脈,仔細(xì)看的樣子。女,杼,雨,許,語,押韻。

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iáo,今安徽亳縣)人。漢獻(xiàn)帝建安初年,拜大將軍及丞相,后又封為魏王。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帝。他是東漢末年的大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擺脫了古典詩歌的束縛,從民間文學(xué)吸取營養(yǎng),寫出了語言質(zhì)樸、民歌化的五言詩,并創(chuàng)作了一些四言詩,打破了《詩經(jīng)》以來四言詩衰落的局面,被稱為復(fù)興四言詩的作家?,F(xiàn)存他的詩歌二十多首,有近人黃節(jié)的注本。

步出夏門行[1]

觀滄海[2]

東臨碣石[3],以觀滄海。水何澹澹[4],山島竦峙[5]。樹木藂生,百草豐茂[6]。秋風(fēng)蕭瑟[7],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8],若出其里[9]。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0]。

[1]《步出夏門行》,一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曹操是借舊調(diào)舊題來寫時事。全篇由五部分組成,開頭是"艷",即序曲,下面有《觀滄?!贰ⅰ抖隆?、《土不同》、《龜雖壽》四解(解相當(dāng)於章)。各解的內(nèi)容都可以獨立。這里只選了《觀滄?!贰?/p>

[2]滄,通蒼。滄海,海水青蒼色,所以叫滄海。這首詩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遠(yuǎn)征烏桓(部落名,當(dāng)時散居在今河北、山西二省之北)經(jīng)過碣石山時所寫的,把登高望海所見的初秋自然景色特別是大海的壯闊真實地描繪出來。

[3]碣石,山名,原在今河北樂亭縣西南,后世沈陷到海里。

[4]澹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5]竦,通聳。竦峙(zhì),高高地立著。

[6]藂,同叢。這兩句寫島上的景物。

[7]蕭瑟,參看《哀江南賦序》注,見第三冊1162頁注[3]。

[8]星漢,天河。

[8]從"日月"到"其里",寫滄海的廣闊浩大。

[10]從"幸甚"到"詠志",是配合樂曲時所加的,和正文無關(guān)。海,峙,茂,起,里,志,押韻。

曹丕

曹丕(公元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他迫使?jié)h獻(xiàn)帝禪位,自立為皇帝,都洛陽。文帝是他的謚號。他是以三曹為中心的鄴下文人集團(tuán)的實際首領(lǐng),自己也致力於創(chuàng)作實踐,不過他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不如曹操和曹植。較好的詩歌多半是寫離情別緒的。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學(xué)批評的論著。他原有詩歌百余首,現(xiàn)存約四十首,辭賦約三十篇,有近人黃節(jié)的注本。

燕歌行[1]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2]。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3]。慊慊思?xì)w戀故鄉(xiāng)[4],君何淹留寄他方[5]?賤妾煢煢守空房[6],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嗚弦發(fā)清商[7],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8]。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9]?

[1]《燕歌行》屬《相和歌辭·平調(diào)曲》。樂府詩題目上冠以地名,是表示曲調(diào)的地方特點,后來曲調(diào)失傳,於是只用來歌詠各地的風(fēng)土。"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寫離別之情。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在秋夜懷念客居異鄉(xiāng)的丈夫。

[2]搖落,零落。

[3]雁,一本作"鵠"。思斷腸,一本作"多思腸"。

[4]慊慊(qiàn qiàn),心中不滿足的樣子。這句是婦女設(shè)想丈夫在外思?xì)w。

[5]君何,一本作"何為"。淹留,久留。

[6]煢煢(qióng qióng),孤單的樣子。

[7]清商,曲調(diào)名。其節(jié)短促,其音纖微,所以下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8]西流,向西移動。初秋黃昏時,牽??椗g的一段銀河正在中天,等到深夜時,已經(jīng)移到西天了。央,盡。

[9]爾,指牽牛、織女星。何辜,何罪。河梁,河上的橋梁。這是為牛郎織女抱不平。涼,霜,翔,腸,鄉(xiāng),方,房,忘,裳,商,長,床,央,望(wáng),梁,押韻。

陳琳

陳琳(公元?-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縣)人。先為袁紹掌書記,后歸曹操。他和孔融、王粲、劉楨、阮瑀、徐干、應(yīng)瑒被稱為建安七子。他的詩歌流傳下來的只有四篇。

飲馬長城窟行[1]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2]!""官作自有程[3],舉筑諧汝聲[4]!""男兒寧當(dāng)格斗死[5],何能怫郁筑長城[6]!"長城何連連[7],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8]。作書與內(nèi)舍[9]:"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10],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11]!""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12]?生男慎莫舉[13],生女哺用脯[14]。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15]?""結(jié)發(fā)行事君[16],慊慊心意關(guān)[17],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18]!"

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封陳王,謚思,所以世稱"陳思王"。他受到曹丕和曹睿(明帝,曹丕的兒子)的猜忌與壓抑,因而常抑郁不歡,四十一歲便死去了。

曹植早期具有強(qiáng)烈的功名事業(yè)心。因之他的詩歌充滿了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后期因在政治上受迫害,壯志受挫折,寫下了許多慷慨不平的詩篇。這些詩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反映了時代的面貌。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成就在一般作家之上。有《曹子建集》。近人黃節(jié)有注本。

[1]窟,流出泉水的土穴,即今所謂"泉眼"。本篇屬《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寫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2]稽留,久留。太原,郡名,約有今山西中部地。這句話是太原卒向長城吏提出的要求???,骨,卒,押韻。

[3]官作,官家的工程。程,期限。

[4]筑,筑土的杵,相當(dāng)於現(xiàn)在的夯(hāng)。諧汝聲,使你們的夯歌諧和,即唱齊你們的夯歌,意思是叫人們努力筑城。這是長城吏的話。

[5]格,擊。格斗,指作戰(zhàn)。

[6]怫(fú)郁,心情不舒暢。這是太原卒的話。程,聲,城,押韻。

[7]連連,連綿不斷的樣子。

[8]寡婦,古代凡獨居的婦女都可叫寡婦。里,婦,押韻。

[9]這句的主語是太原卒。舍,住,押韻。

[10]侍,一本作"事"。姑嫜(zhāng),婦人稱丈夫的母為姑,稱丈夫的父為嫜。

[11]鄙,粗野。這是太原卒之妻的話。

[12]子,這里指女子。他家子,實指太原卒自己的妻子。子,鄙,子,押韻。

[13]舉,小兒初生時,其母給他洗澡吃奶,叫做舉。不舉,就是拋棄了他或者弄死了他(溺嬰)。

[14]哺,喂。脯,乾肉。

[15]撐拄,支撐。從"身在"到"撐拄",是太原卒再答妻的話。"生男"以下可能是借用現(xiàn)成的歌謠而稍有變動。楊泉《物理論》載:秦筑長城,又起驪山之冢,民間有個歌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舉,脯,拄,押韻。

[16]結(jié)發(fā),指男女初成年時。男年二十結(jié)發(fā)加冠,女年十五結(jié)發(fā)加笄,表示已長大成人,可以結(jié)婚了。

[17]慊慊,參看《燕歌行》注[4],見第三冊1386頁。關(guān),關(guān)聯(lián),牽系。

[18]自全,自己保全自己,即活下去的意思。從"結(jié)發(fā)"到"自全",是妻再答太原卒的話。君,關(guān),全,押韻。

白馬篇[1]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2]。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3]。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5],楛矢何參差[6]??叵移谱蟮腫7],右發(fā)摧月支[8]。仰手接飛猱[9],俯身散馬蹄[10]。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11]。邊城多警急,胡虜數(shù)遷移。羽檄從北來[12],厲馬登高堤[13]。長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14]。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15],不得中顧私[1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7]。

[1]本篇屬樂府《雜曲歌辭·齊瑟行》,用篇首兩字作篇名。作者在這首詩里歌頌了一位少年的英勇敢戰(zhàn)、視死如歸的精神。

[2]連翩,飛跑不停的樣子。

[3]幽、并,二州名。幽州,今河北東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地方。并州,今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及河套地區(qū)。相傳幽、并多出游俠之士。

[4]垂,通陲,邊疆。一本作"陲"。

[5]宿昔,向來。秉,持。

[6]楛(hù)矢,用楛木做桿的箭。參差,這里用來形容多。

[7]控弦,等於說拉弓。的,箭靶的中心部分。

[8]月支,箭靶的名稱,又叫素支。

[9]接,射擊迎面飛來的東西。飛猱,猱是猿類動物,身體矮小,行動便捷,攀援樹木,輕捷如飛,所以稱"飛猱"。

[10]散,碎散,使動用法。馬蹄,箭靶的名稱。

[11]剽(piāo),行動疾速輕捷。螭(chī),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像龍而色黃。

[12]羽檄,征兵的文書。有緊急的事,就在上面插上羽毛,所以叫做羽檄。

[13]厲,奮起,使動用法。厲馬,指策馬。

[14]蹈,踐踏。凌,凌駕,壓倒。鮮卑,我國古代東北方的一個民族。

[15]籍,名冊。

[16]中,指心中。

[17]羈,馳,兒,垂,差(cī),支,蹄,螭,移,堤,卑,懷,妻,私,歸,押韻。

左思

左思(公元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人。由於出身寒門,一生仕進(jìn)不得意。曾因創(chuàng)作《三都賦》而聞名於世。他是西晉太康時期杰出的詩人?!对伿贰肥撬拇碜?。

詠史[1]

(一)郁郁澗底松[2]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3]。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4]。世胄躡高位[5],英俊沈下僚[6]。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yè)[7],七葉珥漢貂[8],馮公豈不偉[9],白首不見招。

[1]《詠史》共八首,都是借詠古人古事來寫個人的懷抱的。這里選了兩首,每首的小標(biāo)題是編者加的。

[2]郁郁,茂盛的樣子。澗底松,比喻有才能而屈居下位的人。這首詩揭露了當(dāng)時封建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抨擊了由於這種制度所造成的社會不平現(xiàn)象。

[3]離離,下垂的樣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比喻無能而居高位的世族。

[4]彼,指山上苗。蔭,遮蓋。此,指澗底松。

[5]世胄,世家子弟。躡(niè),踩。躡高位,等於說居高位。

[6]下僚,低下的職位。

[7]金、張,指金日磾和張安世(二人詳見第三冊759頁《霍光傳》注〔12〕及第四冊1258頁《解嘲》注〔33〕)的子孫。籍,通藉,憑藉。舊業(yè),指先人的功業(yè)。金日磾和張安世的子孫幾代都因先人有功而做大官。

[8]七葉,七世,指從漢武帝到漢平帝。珥(ěr),插戴。貂(diāo),指貂尾。漢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冠上都插戴貂尾做裝飾。《漢書·金日磾傳贊》:"七世內(nèi)侍,何其盛也。"又《漢書·張安世傳》:"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於外戚。"

[9]馮公,指西漢馮唐,參看《滕王閣序》注,見第三冊1175頁注〔14〕。偉,指才識卓越。苗,條,僚,朝,貂,招,押韻。

(二)吾希段干木[1]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2]。吾慕魯仲連[3],談笑卻秦軍。當(dāng)世貴不羈[4],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jié)卓不群[5]。臨組不肯緤,對珪寧肯分[6]?連璽耀前庭[7],比之猶浮云[8]。

[1]希,仰慕,段干木,參看《報孫會宗書》注,見第三冊920頁注〔3〕。這首詩用段干木和魯仲連有功於國而不要利祿的故事來表達(dá)自己救世濟(jì)人的遠(yuǎn)大抱負(fù)。

[2]偃,臥。偃息,這里指不做官。藩,屏障。班固《幽通賦》:"[干]木偃息以藩魏兮。"《呂氏春秋·期賢》載:秦要攻魏,司馬唐諫秦君說:"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於是罷攻魏之兵,魏國因而免受兵禍。

[3]從此句以下都是談的魯仲連,參看第一冊114-124頁。

[4]不羈,參看《報任安書》注,見第三冊906頁注〔1〕。

[5]卓,高超。不群,不同一般人。

[6]組,系印璽的絲絳。緤(xiè),系。珪,瑞玉,上圓下方。寧,豈。古代封賜爵位時,不同的爵位頒發(fā)給不同的圭。"緤組""分圭"都指接受官爵。

[7]連璽,魯仲連拒絕了平原君的封爵,后來燕攻齊,仲連為齊寫信給燕將,燕將自殺。田單要封他,他又拒絕而逃隱於海上。由於兩次要封他,而封爵必授印璽,所以說"連璽"。耀或作"曜"、"耀"。

[8]浮云,比喻不值得關(guān)心的東西?!墩撜Z·述而》:"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君,軍,紛,群,分,云,押韻。

陶潛

飲酒[1]

(一)結(jié)廬在人境[2]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3],心遠(yuǎn)地自偏[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5]。山氣日夕佳[6],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7]。

[1]《飲酒》共二十首,詩前有序。這都是酒后偶然的題詠,不是一時所作。這里選了兩首,每首的小標(biāo)題是編者加的。

[2]結(jié)廬,構(gòu)室,即蓋房子。人境,世人所居的地方。這首詩寫他退隱后心境的恬靜,能使自己的精神與自然景物相契合,也流露出隨順自然與世無爭的消極思想。

[3]爾,如此。

[4]大意是:只要心遠(yuǎn)遠(yuǎn)離開塵俗,便覺得所住的地方遠(yuǎn)隔塵世了。偏,偏僻。

[5]悠然,悠閑的樣子。見,一本作"望"。

[6]日夕,黃昏。

[7]辯,一本作"辨"。這兩句是說從大自然的景色中領(lǐng)悟到一種人生的真意,本想辯說一下這真意究竟是什么,可是又忘記了要說的話?!肚f子·齊物論》:"大辯不言。"又《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喧,偏,山,還,言,押韻。

(二)清晨聞叩門[1]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2]。問子為誰與[3],田父有好懷[4]。壺漿遠(yuǎn)見候[5],疑我與時乖[6]。"繿縷茅檐下[7],未足為高棲[8]。一世皆尚同[9],愿君汩其泥[10]。"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11]。紆轡誠可學(xué)[12],違己詎非迷[13]!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14]。

[1]這首詩寫自己不再出仕的決心和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堅定意志,也表現(xiàn)了封建文人的消沈、孤獨、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

[2]裳,下衣,好像裙子。《詩經(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本篇即用"顛倒衣裳"之意,是說匆匆忙忙,把衣裳穿倒了。

[3]與,疑問語氣詞,后來寫作"歟"。

[4]田父,等於說老農(nóng)。好懷,好的心意。

[5]漿,指酒。候,問候,見候,等於說相候,參看《陳情表》"見背"注,見第三冊921頁注〔5〕。

[6]乖,違背,不合。

[7]繿縷(lán lǚ),同襤褸,雙聲連綿字,衣服破爛的樣子。

[8]高棲,指隱居。

[9]尚同,以同於流俗為尚。

[10]汩(gǔ),通淈,混濁,使動用法。汩其泥,比喻跟世人同濁?!冻o·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參看第二冊569頁。

[11]稟氣,稟受的天然氣質(zhì),即天性。寡所諧,少有能合得來的。

[12]紆,回。紆轡,等於說回車,比喻改變本意,曲道而行,也即指出仕。

[13]違己,指違背了自己的本意。詎,豈。迷,指走入迷途。

[14]回,轉(zhuǎn),即上文"紆轡"的意思。開,懷,乖,棲,泥,諧,迷,回,押韻。

讀山海經(jīng)[1]

孟夏草木長[2]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3]。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4],頗回故人車[5]。歡言酌春酒[6],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泛覽周王傳[7],流觀山海圖[8]。俯仰終宇宙[9],不樂復(fù)何如[10]?

[1]《山海經(jīng)》,共十八卷,記述古代神話傳說和海內(nèi)外山川異物。舊日相傳為大禹命伯益記述的,都是治水時的所見所聞,不可信。漢劉歆校定,晉郭璞作注和圖贊?!蹲x山海經(jīng)》是陶潛隱居中觀覽《山海經(jīng)》所寫的一組詩,共十三首。第一首是發(fā)端,其余每首都是歌詠《山海經(jīng)》所載的事物。這里只選了第一首。

[2]這個標(biāo)題是編者加的。這首詩寫隱居中於耕種之余泛覽圖書的樂趣。

[3]扶疏,枝葉四布的樣子。

[4]窮巷,隱僻的里巷。《漢書·陳平傳》:"負(fù)隨平至其家,家乃負(fù)郭窮巷,以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前一個"負(fù)"指張負(fù)。"平"指陳平。)。隔,隔絕。深轍,深的車轍,表示經(jīng)常有車來往。

[5]頗,甚,等於說多?;兀剞D(zhuǎn),使動用法。這是說很少和故人來往。

[6]春酒,《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參看第二冊494頁注〔4〕。

[7]周王傳,指《穆天子傳》。晉太康間汲郡人不準(zhǔn)盜發(fā)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中有《穆天子傳》五篇,記周穆王西游故事,多為神怪傳說,是我國最古的神怪小說之一。郭璞給它作了注。

[8]山海圖,《山海經(jīng)》的圖,這里指《山海經(jīng)》。

[9]俯仰,一俯一仰,表示時間很短。終,窮盡。宇宙,這里指宇宙間的事。注意:這里的宇宙,與現(xiàn)代漢語的宇宙含義不同。

[10]疏,廬,書,車(jū),蔬,俱,圖,如,押韻。

詠荊軻[1]

燕丹善養(yǎng)士[2],志在報強(qiáng)嬴[3]。招集百夫良[4],歲暮得荊卿[5]。君子死知己[6],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7],慷慨送我行。雄發(fā)指危冠[8],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9],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10]。蕭蕭哀風(fēng)逝[11],淡淡寒波生[12]。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13]。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登車何時顧[14],飛蓋入秦庭[15]。凌厲越萬里[16],逶迤過千城[17]。圖窮事自至[18],豪主正怔營[19]。惜哉劍術(shù)疏[20],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21]。

[1]荊軻,參看《獄中上梁王書》注,見第三冊887頁注〔2〕。這首詩贊美荊軻刺秦王的俠義行為,并惋惜他的失敗。

[2]燕丹,即燕太子丹,燕王喜的兒子。

[3]報,指報仇。強(qiáng)嬴,指秦國,因秦王姓嬴。

[4]百夫良,百人中最杰出的人。這是從《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百夫之特"、"殲我良人"來的。參看第二冊488頁《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

[5]荊卿,即荊軻。

[6]死知己,為知己而死。

[7]素驥,白色良馬。據(jù)史傳所載,太子丹及賓客在易水上穿戴著白衣冠為荊軻送行,并沒說有白馬,這是作者推想的。廣陌,寬廣的路。

[8]危冠,高冠。雄發(fā)指危冠,等於說"怒發(fā)沖冠"。

[9]易水,燕國的一條河,源出今河北易縣。

[10]漸離,姓高,燕人,善擊筑,是荊軻的好友。筑(zhú),古代的一種樂器。宋意,太子丹的門客(依《淮南子·泰族》高誘注)?!痘茨献印ぬ┳濉罚?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筑而歌於易水之上,聞?wù)吣徊_目裂眥,發(fā)植穿冠。"

[11]蕭蕭,風(fēng)聲。荊軻《易水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12]淡淡,水動蕩的樣子。

[13]商,指商調(diào)式的樂曲。羽,指羽調(diào)式的樂曲。調(diào)式不同,音樂效果不同,所以說:"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參看古漢語通論(十九)古代文化常識"樂律"部分。

[14]何時顧,意思是不曾回顧。

[15]蓋,指車蓋,即古代車上的圓傘形物,用以御雨遮陽。飛蓋,指疾馳如飛的車。

[16]凌厲,意氣昂揚、奮往直前的樣子。

[17]逶迤(wēi yí),曲折而長的樣子,這里指路途逶迤。

[18]圖,指燕國督亢的地圖。事,指行刺的事。燕人以獻(xiàn)督亢之地為名,把匕首藏在地圖中。荊軻在秦庭展獻(xiàn)地圖時,圖盡而匕首見,遂刺秦王。

[19]豪主,指秦王。怔(zhēng)營,惶恐不安的樣子。怔,一本作"征"。

[20]疏,不精。《史記·刺客列傳》:"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shù)也!'"

[21]嬴,卿,京,行,纓,英,聲,生,驚,名,庭,城,營,成,情,押韻。

謝靈運

謝靈運(公元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北)人,東晉車騎將軍謝玄的孫子。他早年就襲封了祖父的爵位康樂公,所以人們稱他為"謝康樂"。南朝宋時,曾做過永嘉太守、秘書監(jiān)、臨川內(nèi)史等官。文帝元嘉十年,因有人告他謀反,被殺。他好游山玩水,寫了很多山水詩,打破了東晉玄言詩占統(tǒng)治地位的局面,并開后世山水詩的先河,同時也開了齊梁雕琢之風(fēng)。他出身世族,政治上又不得意,更受了玄言詩的影響,所以有不少的詩表現(xiàn)出沒落頹廢的感情和樂天安命的思想。有《謝康樂集》。近人黃節(jié)有注本。

登池上樓 [1]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yuǎn)音 [2]。薄霄愧云浮 [3],棲川怍淵沈 [4]。進(jìn)德智所拙 [5],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 [6],臥痾對空林 [7]。衾枕昧節(jié)候 [8],褰開暫窺臨 [9]。傾耳聆波瀾 [10],舉目眺嶇嶔 [11]。初景革緒風(fēng) [12],新陽改故陰 [1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14]。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15]。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16]。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17]。

?[1]池上樓,在永嘉郡治(今浙江永嘉縣)。這首詩是作者做永嘉太守時久病初愈后登池上樓寫的。詩中抒發(fā)了自己官場失意的頹喪心情,并表示決心退隱。 [2]虬(qiú),傳說中有角的龍。媚,喜愛。幽姿,指隱居不現(xiàn)的姿態(tài)。響遠(yuǎn)音,叫出傳得很遠(yuǎn)的聲音。這是說虬與鴻都能各得其所。 [3]薄,迫近。云浮,指在云霄中浮游的鴻。 [4]怍(zuò),慚愧。淵沈,指在深淵中潛藏的虬。 [5]進(jìn)德,增進(jìn)品德,這里指做一番事業(yè)?!吨芤住で浴罚?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欲及時也。" [6]徇(xùn),從。徇祿,指做官。反,返。一本作"及"。窮海,邊遠(yuǎn)的海濱,指永嘉郡。這是說到永嘉做太守。 [7]痾(ē),病??樟?,僻靜的樹林。 [8]衾,被子。衾枕,指臥病於衾枕。昧,不明,分不清。節(jié)候,季候。 [9]褰(qiān),揭起。褰開, 指揭起窗帷打開窗戶。窺臨,臨窗窺看。 [10]聆(líng),聽。波瀾, 指波瀾的聲音。 [11]嶇嶔(qīn),山高峻的樣子,這里指高山。 [12]景,日光。初景,指初春的日光。革,革除。緒風(fēng),余風(fēng),指冬天殘余的風(fēng)。 [13]陽,古代以春夏為陽,這里專指春。陰,古代以秋冬為陰,這里專指冬。 [14]變鳴禽,鳴禽隨季節(jié)而換了種類。 [15]祁祁,《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參看第二冊491頁)。豳歌,即指《豳風(fēng)》。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吟,即指《招隱士》,《招隱士》是楚辭,所以說"楚吟"。這表示因春景引起了感傷。 [16]索居,散居,獨居。易永久,指容易感到時間長久。群,指朋友。難處心,指難以安排孤寂的心情?!抖Y記·檀弓上》:"吾離群索居,亦已久矣。" [17]大意是:保持節(jié)操,遁世無悶,難道只有古人能做到?今天也可以在我身上來證明。持節(jié),保持節(jié)操。無悶,沒有煩悶?!吨芤住で浴罚?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為世俗所移易),不成乎名,遁世無悶。'"(遁,音dùn,逃。遁世,避世。)征,驗,證明。音,沈,任(rén),林,臨,嶔,陰,禽,吟,心,今,押韻。

鮑照 鮑照(公元?-466),字明遠(yuǎn),南朝宋東海(故治在今江蘇漣水縣北)人 。宋文帝時官中書舍人,后任臨海王劉子頊(xū)的參軍,所以稱為"鮑參軍"。子頊作亂失敗,鮑照為亂兵所殺。他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想做一番事業(yè),但因出身寒微,受到門閥制度的限制,以致屈居下位;又正當(dāng)南北分立,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所以他的詩表現(xiàn)了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不滿和恢復(fù)中原的愿望。詩的語言精煉,風(fēng)格俊拔,是劉宋詩人中最突出的一人,對后世有較大影響。有《鮑參軍集》。近人黃節(jié)有注本。

擬行路難 [1] (一)瀉水置平地 [2]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4]?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5]。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6] [1]《行路難》本是漢代歌謠,后已失傳?!稑犯忸}》說:"《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鮑照依照它的本旨,共寫了十九首。這里選了兩首,每首的小標(biāo)題是編者加的。 [2]瀉,傾倒(dào)。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在門閥制度壓抑下內(nèi)心的矛盾和無可奈何的不平心情。 [3]比喻同樣是人,而門第高下,貧富貴賤不齊,使得每人的遭遇各有不同。 [4]流,愁,押韻。 [5]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了唱《行路難》的歌。 [6]吞聲,聲音要發(fā)出又吞回去。躑躅(zhízhú),徘徊不進(jìn)的樣子,這里是想說不說的樣子。寬,難,言,押韻。 (二)對案不能食 [1]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2]?棄置罷官去 [3],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弄兒床前戲,看婦機(jī)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4]。 [1]案,古代進(jìn)食用的有短足的托盤。這首詩表現(xiàn)了強(qiáng)烈的不平與憤慨。 [2]蹀躞(diéxiè),疊韻連綿詞,小步走路的樣子。垂羽翼,形容失意喪氣的樣子。 [3]棄置,一作棄檄,指扔下公文。 [4]孤,寒微勢孤。食,息,翼,息,側(cè),織,直,押韻。

謝朓 謝朓(公元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北)人。南朝齊時,累官中書郎、尚書吏部郎,又曾做過宣城太守,所以人稱"謝宣城"。他和謝靈運是同族,因而又有"小謝"之稱。東昏侯永元元年,由於受人誣陷,下獄死。 他是永明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寫了很多山水詩,比較徹底地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使山水詩在謝靈運之后得到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有《謝宣城集》。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2]。白日麗飛甍 [3],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 [4],澄江靜如練 [5]。喧鳥覆春洲 [6],雜英滿芳甸 [7]。去矣方滯淫 [8],懷哉罷歡宴 [9]。佳期悵何許 [10],淚下如流霰 [11]。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縝不變 [12]?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還望,回頭眺望。京邑,指建業(yè),即今南京。這首詩寫登三山所見美景和遙望京師而引起的故鄉(xiāng)之思。 [2]灞,水名,流經(jīng)長安城東。涘(sì), 岸。王粲《七哀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河陽,故城在今河南孟縣西。京縣,指洛陽。晉潘岳《河陽縣詩》:"引領(lǐng)望京室。"這里以王粲、潘岳的望京師比喻自己還望京邑。 [3]白日,指太陽。麗,使動用法。甍( méng),屋脊。飛甍,高聳如飛的屋脊。 [4]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5]澄江,清澈的江水。練,潔白的熟絹。 [6]覆,蓋。覆春洲,這是極言鳥多。 [7]雜英,各色的花。甸,郊外。 [8]大意是:我要離開京邑了,將久留在外。方,將。滯淫,久留。 [9]大意是:想念啊,那停止了的故鄉(xiāng)的歡宴。 [10]大意是:為了歸期,惆悵到什么地步??!佳期,指歸期。何許,等於說何所。 [11]霰(xiàn),雪珠。 [12]縝(zhěn),通鬒,黑發(fā),一本作"鬐"。變,指變白。

庾信

擬詠懷 [1]

楚材稱晉用 [2] 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 [3]。離宮延子產(chǎn) [4],羈旅接陳完 [5]。寓衛(wèi)非所寓 [6],安齊獨未安 [7]。雪泣悲去魯 [8],凄然憶相韓 [9]。惟彼窮途慟,知余行路難 [10]。 [1]《擬詠懷》,倪璠注《庾子山集》說這是擬阮籍《詠懷》而成,但《藝文類聚》無"擬"字。《擬詠懷》共二十七首,大都是寫身世之感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的。這里只選一首。 [2]這個標(biāo)題是編者加的。楚材,楚國的人材。稱(chèn ),適合。用,使用?!蹲髠鳌は骞辍罚?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杜預(yù)注:"言楚亡臣多在晉。" [3]即趙冠,等於說戴趙國的冠。《后漢書·輿服志》:"武冠,……謂之趙惠文冠。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璫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 [4]離宮,行宮,這里指招待外賓的賓館。延,引進(jìn)。這句是用子產(chǎn)壞垣的故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子產(chǎn)佐鄭伯到晉國,晉侯不接見。子產(chǎn)使人毀掉賓館的墻,把車馬趕進(jìn)去。這里用以表示出使的意思。 [5]羈旅,參看《哀江南賦序》注,見第三冊1161頁注〔26〕。接,接待。陳完,春秋時陳國的公子?!蹲髠鳌でf公二十二年》載:陳公子完奔齊,齊侯想使他為卿,他自稱"羈旅之臣",不肯接受。這里是說自己出使西魏,成為羈旅之臣。 [6]寓衛(wèi),《詩經(jīng)·邶風(fēng)·式微》序:"黎侯寓於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當(dāng)時黎侯為狄人所逐,黎侯棄其國而寄寓在衛(wèi)國。 [7]安齊,《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重耳出亡到齊國,齊桓公把女兒嫁給他,他於是有安居的意思,不再圖謀復(fù)國。這里是說自己并不甘心樂意留在北朝。 [8]雪泣,拭淚。去魯,《韓詩外傳》卷三:"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 [9]相韓,《史記·留侯世家》載:韓國亡后,張良用全部家財訪求刺客,要刺殺秦始皇,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庾信和他父親庾肩吾都在梁做官,所以用張良五世相韓作比。這里寫懷念故國。 [10]窮途,參看《滕王閣序》注,見第三冊1176頁注〔27〕。這里是說自己有無路可走之悲。冠,完,安,韓,難,押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