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資中筠:中文的底子沒有打好,一個人的思想不會深刻

假如中文底子不打好的話,這個人的思想不會深刻,洋文再流利,畢竟還是中國人。外文以后可以補,中文錯過了就補不回來了。

2017-09-20

新華每日電訊

公益圖書項目,最大的問題不是盜版書

受關注過高,變成景點,違背了圖書館設立的初衷;不受人關注,缺乏資源,又維持不下去。

2017-09-20

澎湃新聞

十大經(jīng)典詞牌,原來它們都有自己的故事

關于“鵲橋仙”這一詞牌名的由來,一說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

2017-09-20

港臺文學選讀

日本動物園的角色變遷:“現(xiàn)代”話語到“殖民”敘事

一些學者所指出,現(xiàn)代化遠不是一個人類和自然越走越遠的進程,而是人類對自然的剝削越來越有效率的過程。而這兩者的關系在今天這個或許能被稱作后現(xiàn)代的時代會有什么新的變化?

2017-09-19

澎湃新聞

聽來自世界各地的書店主人,聊他們最熱愛的事業(yè)

“書店不是裝飾城市的幻夢,而是每一個靈魂的歸處?!?它們沒有倒下,而是信守諾言、和我們的城市一起成長。如果你的城市也有這樣一個迷人的所在,請先為他們鼓鼓掌。

2017-09-19

文景

民國知識分子的“朋友圈”: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沙龍

民國時期北平、上海的沙龍多是去中心化的公共空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們自由、平等的交往風采,堪稱當時知識分子們的“朋友圈”。

2017-09-18

澎湃新聞

王敦:中文系學生熱衷理論,不讀文學作品,怎么辦

文學的概念只不過是一朵浪花而已,而文學的實質(zhì),即語言符號編碼的產(chǎn)品,從來沒有消失過。

2017-09-18

澎湃新聞

那些在咖啡館看筆記本的是怎樣一個群體?

“自由職業(yè)者”的激增源自生產(chǎn)方式的變化,即所謂的從物質(zhì)生產(chǎn)向非物質(zhì)生產(chǎn)的轉(zhuǎn)變。

2017-09-18

新京報書評周刊

中醫(yī)藥教材進入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須以科學眼光去審視

“中醫(yī)”指的應該是“中國古代醫(yī)學”,它對應其他民族的古代醫(yī)學知識,比如“西方古代醫(yī)學”。

2017-09-18

澎湃新聞

吟誦聲中有詩詞另一半靈魂

在古代,吟誦從蒙童入學開始,伴隨讀書人的一生,許多詩詞名家都在作品里直接提到了吟誦的重要性和日常性。

2017-09-18

文學報

譚盾努維爾等談城市變遷:建筑應融入場地的記憶

2008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筑師讓努維爾開門見山地談到建筑的可持續(xù)性,因為城市的可持續(xù)性核心是建筑。

2017-09-18

澎湃新聞

從流行到被冷嘲熱諷,跑步這些年經(jīng)歷了什么?

根據(jù)中國田徑協(xié)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馬拉松數(shù)量為 39場,到了 2016 年底,這個數(shù)字是 328 場,2016 年共有 280 萬人次參加馬拉松賽事。這兩年的北京馬拉松和上?!?/p>

2017-09-18

新京報書評周刊

有文化真可怕,難道古人連罵人都這么有學問?

讀了這么多詩詞,感覺古人是溫文爾雅的,但詩詞君倒是特別好奇,溫文爾雅的古人若是開罵,會是什么情景呢?想必是有境界之分的。所以詩詞君就搜集了一些特例,諸位一起雅賞一番吧!…

2017-09-18

港臺文學選讀

關于牛津大學的10個趣聞,最后一個很少有人知道

牛津大學是世界頂尖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至今已經(jīng)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今天牛津大學依然散發(fā)著勃勃生機,每年向英國和全世界輸送著最頂尖的人才。…

2017-09-16

譯言

宋偉:直布羅陀為何寧愿脫離歐盟也不愿并入西班牙?

在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中,經(jīng)過綜合權衡,西班牙都選擇了中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舉措成全了直布羅陀海峽對于維持英國海上霸權的作用。

2017-09-16

一枚石頭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