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對目前的環(huán)境沒有壓力,但我們的現(xiàn)實文學作品反映得還不夠,在這方面我做得比較早,在時代問題上,各行業(yè)都一定要有先鋒。
2016-12-10
收獲戀愛時他告訴我,16歲時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來,借著月光用藍墨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呀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從那時起,那個充滿詩意的少年,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2016-12-06
當代自秦漢到清末,兩千年來,中國文化人對日本文化與文學基本就是無視的態(tài)度。金庸很傳統(tǒng),繼承了這種“上國心態(tài)”,對日本文化缺乏敬意。
2016-12-06
羊城晚報我們的學術(shù)團隊跑到山里去幫村民搞調(diào)研、做測量、復(fù)建村落。這不僅僅是幫助他們留住日常生活的場景,更是幫助他們留住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留住對我們民族身份的記憶與認同
2016-12-01
人民日報有時候,什么都沒有,沒有故事,沒有目標,沒有準備,只是在別人的書中或自己的書中呆得久了,便向往著道路,道路所帶來的流動感,怕跟生活隔絕,就上路了,在不同的空間中遇到不同…
2016-12-01
人民日報有段時間,學界流行“錢鍾書看不起陳寅恪”的說法,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拔娜讼噍p”,是中國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我們很少注意到一些老式文人在學術(shù)批評中往往滲透著深刻的理性精神?!?/p>
2016-11-28
北京日報《花氣薰人帖》硬朗而飽滿的筆畫讓人印象深刻,詩意點亮了生活,讓這幅信手而成的作品成為珍貴的“文物”。如果說閑適的生活能夠滋養(yǎng)藝術(shù),那么困頓、苦難的生活則更是藝術(shù)的添加劑…
2016-11-28
中國文化報錢鍾書是將其“思想默存于學術(shù)”,默默地存在,并沒在沉默中死去。于是人們發(fā)現(xiàn),在崇高與卑鄙之間,還有第三條路徑,這就是用學術(shù)去默默地凝凍思想,把思想保存下來。
2016-11-25
澎湃新聞在我看來,文學中所有的故事,都不是所謂情節(jié)的疊加、延續(xù)和收場,不是人物命運路線的延宕和描繪,而是作家與讀者關(guān)系契約的履行、破壞與再形成。
2016-11-22
本站錢謙益(1582-1664)是明清之際最富傳奇性與爭議性的文人、學者。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