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在線閱讀社會科學文化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作 者: 王向遠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叢編項:
版權(quán)說明: 經(jīng)版權(quán)方授權(quán)連載試讀部分章節(jié),全本請購買正版圖書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近三年間王向遠教授以“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為主題的作品自選集,包括十三篇論文和兩篇譯文。作者在系統(tǒng)翻譯日文原典的基礎(chǔ)上,以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的若干關(guān)鍵詞入手,運用比較語義學的方法,對日本古典文論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基本特點做了梳理、總結(jié),對“道”、“文”、“心”、“氣”等基本概念的意義構(gòu)成及與中國文論的關(guān)系做了深入研究和比較分析;對日本古典美學與文論中的四大基本范疇——物哀、幽玄、寂、意氣——做了審美語義的剖析與概括,作為原創(chuàng)性研究,填補了中日比較文學、比較詩學和美學研究的空白。最后的兩篇譯文也都是日本“物哀”論的名篇,在本書中系初次翻譯發(fā)表。作者在談文論美的同時,注重行文的流暢與嚴謹,在文字表現(xiàn)上追求美感。本書對于進一步了解日本傳統(tǒng)審美文化、民族心理、文學與美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向遠,1962年生,文學博士。1996年起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作家、翻譯家。著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400萬字,2007年版)及各種單行本著作21種(含合著5種),發(fā)表論文160余篇;譯有《日本古典文論選譯》(全四卷)、《審美日本系列》(全四卷)及井原西鶴等日本古今名家名作,共計260余萬字。
目錄
正文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8)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9)《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0)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造(1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8)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9)《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0)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gòu)造與特色(1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2)《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3)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4)《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5)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6)《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7)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應(yīng)該在比較文學與比較美學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8)《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2)《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3)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4)《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5)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6)《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7)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8)《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9)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0)《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2)《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3)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14)《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2)《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3)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4)《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5)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6)《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7)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8)《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9)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10)《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氣之清濁各有體—中日古代文論與美學中的“氣”(11)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8)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9)《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10)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1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心照神交—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心”范疇及與中國之關(guān)聯(lián)(1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8)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9)《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10)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1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論”范疇的成立與構(gòu)造(1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4)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5)《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6)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8)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9)《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0)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1)《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3)《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入“幽玄”之境—通往日本文化、文學堂奧的必由之門(14)

讀書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